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紫金凝心聚力紧抓机遇 努力建设宜居幸福城

阅读提示: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紫金县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紫金是林业生态县、革命老区县、山区贫困县的基本县情,按照“十三五”规划和年初既定的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强化责任落实,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机遇,在主动融入珠三角、全面融入深莞惠经济圈上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身地缘、交通、生态环境等优势,突出“三大抓手”,紧紧围绕增加群众收入、壮大财政实力、保护生态资源,努力建设生态条件好、经济发展快、文明程度高、生活环境优的新紫金,实现了“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5 月12 日,深圳市龙华新区-紫金县对口帮扶产业转移项目签约仪式在龙华新区举行,紫金县人民政府分别与深圳稳健医疗集团和深圳市顺城基实业有限公司签约,两个计划总投资16 亿元的项目落户龙华(紫金)产业转移工业园。

工业立县

1-4月份,园区实现企业总产值20.5亿元

2016年,紫金县经济主要预期目标: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力争达到9.5%;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1.5%和 12%;农业总产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围绕这季既定目标,紫金县牢牢抓住“工业立县”,围绕“一县三园”的发展思路,以创办“工业新城、产业新园”为目标,以效益园区为抓手,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全力抓好园区开发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增量增效。

今年,紫金县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强化与龙华新区合作,积极探索BT、BOT、 PPP 等融资模式,完成园区用地规划调整,共同加快推进园区“三通一平”、绿化亮化、排污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促临江产业园向东扩园2平方公里,与金珠工业园实现连体对接,加快商贸大厦、商业市场等功能性配套项目建设,实现园区平台功能大提升。全年计划完成征地2000亩、平整土地700亩以及市场、活动广场、两个酒店项目的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汕湛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优势,抓好紫城产业园首期2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和安置区建设,与县城新区开发形成 “产城融合”发展格局;扎实推进蓝塘工业园 30平方公里规划编制,加快形成“一县三园” 驱动发展格局。

“工业强,则百业强;工业兴,则万事兴。” 为了振兴经济发展,5月6日,紫金县专门召开全县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工业经济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动员全县上下迅速掀起新一轮工业经济建设热潮,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聚焦市“四个一批” 和“双百亿工程”,抢抓中兴通讯在河源投资建厂的机遇,围绕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积极承接深莞惠特别是深圳的产业转移,深化与深莞惠的产业链分工合作,力争全年引进项目10 个以上,合同投资额45 亿元以上。

今年1-4月,园区洽谈的项目26个,合同投资额80.4亿元;完成签约落户项目9个,合同投资额41.8亿元;在建项目13个,合同投资额20.9亿元;新开工项目3个,合同投资额8.8 亿元。在落户园区的项目中,超亿元的项目有丰盈磁性材料、厚威包装、锦红兴电子通讯、中科兴业高新材料等项目,初步形成了电子电器、机械制造、商务服务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已签约项目,特别是年初与龙华新区共同举办的招商推介会签约引进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新增投产项目10 个以上,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积极引导企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在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方面发力给力。推进特色资源整合壮大发展,深化技术改造升级,大力推进铁矿、瓷土等矿产资源产品深加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

据悉,1-4 月份,园区实现企业总产值 20.5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企业增加值 5.39亿元,同比增长5.39%;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79亿元。1至5月,该县地税收入23751 万元,同比增长28.1%。


紫金县临江产业园全景。本报记者陈仕平航拍

交通建设

为经济发展提速提供强力引擎

路通财通。去年,紫金县第一条过境高速汕湛高速公路揭博段如期建成通车,紫金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历史突破,全县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固定投资100.7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资96.5亿元,普通公路(包括省道、县乡公路及桥梁建设,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投资4.2亿元。目前,全县县乡公路里程达 3309公里。此外,完成了503公里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底化、102公里县道和县养道路路面大修和升级改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 “十三五”开局之年,紫金县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粤东西北地区快速交通体系的机遇,围绕“对外快速连通、对内全面畅通”的目标,以融入深莞惠经济圈为动力,紫金大力推动连通深莞惠和汕尾等粤东地区的重大交通设施建设,重点做好服务工作。汕湛高速公路紫金段与已建成的广河高速公路相连接,在紫金县境内经过8个镇40个村,设置水墩、紫金东、紫金西、九和、蓝塘、义容、古竹7 座互通立交和1个服务区、2个停车区,全线采用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为120公里,投资96.5亿元。紫金县大力推进交通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汕湛高速紫金西连接线上半年建成通车;全力以赴完成河惠莞高速龙川至紫金段涉及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项目今年全面动工建设;全力争取河惠莞高速紫金至惠州段下半年动工建设,积极推进河惠汕高速、龙(川)汕(尾)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全力推进省道S242线县城段改线工程、凤安新村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县城城西一级枢纽客运站建设,大力改善该县的交通条件。

这一桩桩好事,使得紫金县交通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不仅使得紫金人民的出行更加顺畅便捷,而且意味着紫金从此真正打开“山门”,彻底改变了紫金交通落后的面貌,为县域经济发展换挡提速提供了强有力的引擎,为有效融入“深惠莞3+2”经济圈提供了加速器。


紫金县人民医院新院建设。

宜居城乡

重点做好“南扩”和“西优”两项工作

近几年,紫金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清洁卫生、水环境“三大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紫金县委、县政府以县城扩容提质为抓手,建设幸福紫金、宜居紫金。按照“拉身架、延骨架、通筋络、畅血脉、强功能、严管理”的思路,科学规划县城和各镇圩镇,加快推进城乡扩容提质工作。在扩容方面重点做好“南扩”和“西优”两项工作。南扩,即以省道S242线县城段南移为支撑,以县城新区为核心区,把县城区域向南扩展约8.5平方公里,促进县城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推动各镇提升空间、持续发展。西优,即在县城西部汕湛高速紫金西连接线、河惠莞高速互通和两条国道的交会处,优化县城门户设计,建设美丽门户。在提质方面重点以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文明县城”为抓手,深入实施“五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工程,推进集贸市场改造等重点市政建设,加快“一江两岸”景观提升建设,力争启动秋江小区老城改造项目,升级改造和建设一批市政道路,强化县城管理,不断改善县城宜居环境。

据悉,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城乡宜居环境,紫金县先后投入4200多万元,全面完成16个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270个村(社区)全部落实了专职保洁员和保洁经费制度,2014年顺利通过省卫生县城复评。“十二五”期间,该县境内东江、韩江流域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一级标准。2016年紫金县6个列入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的97.12公里河道治理项目全部动工建设,截至目前已投资3294万元,完成治理河长 10公里。自去年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以来,已治理柏埔河、洋头河、秋香江支流、中坝河干流、秋香江干流等共计河长87.7公里的5个治理项目。通过治理,县城的防洪标准已提高到50年一遇,中心镇提高到20年一遇。其他中小河流提高到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治理后的中小河流河面普遍拓宽了30%以上,恢复了河道正常行洪功能,降低了山洪灾害损失,确保了山区中小河流行洪顺畅。同时,除今年开工建设治理的6个项目外,该县在2017年还计划实施柏埔河(长岌水)、洋头河(赤炮水、桂山水)、中坝河(富坑水、广福水)、秋香江干流(上濑水、大田水)、秋香江一级支流(朗坑河)、上庄水治理工程共6个项目,河长47.86公里。届时全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将达到17个,治理河长232.68公里。

精准扶贫

3年确保脱贫25504人相对贫困村摘帽

在“十二五”期间,紫金县通过两轮扶贫工作,大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项目,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贫困村面貌显著改善,120个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11590户、55311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今年,新一轮扶贫工作的号角再次吹响,为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紫金县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紫金基本县情,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两个确保、两个争取”为目标,精准识别、精准发力、精准脱贫,坚决打好打赢打实3 年脱贫攻坚战,为2018 年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目标任务:三步走实现“两确保”“两争取”

以2015 年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的标准,认定全县农村8870 户,25504 人为相对贫困人口(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736 元国家扶贫线的贫困户有4331 户7213 人)、省认定的 54 个重点帮扶村和县直帮扶的60 个行政村为主要帮扶对象。按年度分三步走:到2016 年底,7651 人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17年底,10200人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18 年底,7653 人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且全部相对贫困村摘帽。

到2018 年,紫金要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确保到2018 年全县191 个面上村,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低于45%,即不低于 7365元;符合政策的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全部实现稳定脱贫。54 个省重点帮扶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确保全部出列;通过3 年脱贫攻坚,确保到 2018 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 万元及以上。争取到2018年,村级办公条件有较好的转变,争取村基础设施有较好的转变。

组织保障:勇担脱贫主体责任和帮扶责任

为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确保紫金县2018 年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紫金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执行组长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扶贫工作,主抓精准扶贫的主体责任和帮扶责任,坚决打赢3 年脱贫攻坚战。

严格落实脱贫主体责任和帮扶责任, 县直单位负主要责任、镇负主体责任、村负属地落实责任、帮扶干部负联系落地责任。成立县驻镇帮扶工作组,建立帮扶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具体做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进度安排、项目落实、政策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指导检查和组织考核等工作。县与镇、镇与村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把精准脱贫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镇、村、县直帮扶单位主要领导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干部职工结对挂钩帮扶联系贫困户制度,县领导及帮扶单位干部职工结对挂钩联系贫困户,开展“一对一”或“几对一”的帮扶联系活动。制定结对帮扶联系户的3年脱贫规划和年度帮扶工作计划,落实帮扶举措,全程代办服务,确保稳定脱贫。

探索创新: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开创扶贫新路子

紫金县经过前两轮“双到”扶贫,还有134个村未实现帮扶。在此次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省定的相对贫困村54 个,剩余的80 个面上村,全部由市直单位、县直单位帮扶。至此,三轮 “双到”扶贫工作覆盖了全县245 个村,确保全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同时,立足独特的资源优势,紫金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各镇充分挖掘各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真正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格局,像龙窝、南岭等镇的茶叶,紫城镇的油茶,敬梓镇的密柚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建设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真正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格局,走出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一条新路,真正强化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实现稳定脱贫。

本报记者  梁小鸿  特约记者  叶战祥  邓建基



相关热词搜索:引领 新常态 激发 新动力 推动 新发展


上一篇:建设东方健康之源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下一篇:推窗见绿 出门进园 "创园"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