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擦亮“红色”名片 走进"广东名镇"紫金苏区镇

 '
苏区镇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屋)。

苏区镇是省内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唯一以 “苏区”命名的乡镇,现仍保存大量革命文物,是河源市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是市级红色旅游专业镇、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区镇凭借着“红色”品牌这张得天独厚的名片,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 2015 年成功获评为广东省名镇。如今的苏区街道已是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18 处革命旧遗址也得到了修缮,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及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

红色革命斗争重地

苏区是红色革命斗争重地,至今仍保存有血田、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亭等革命遗址,以及周恩来和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苏区挥戈征战的足迹。如今,这里已经是我市红色旅游线路中的重点景区和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河源是全国最早建立苏维埃政府的地方之一,这个苏维埃政权就是紫金县苏维埃政府,苏区镇“红屋”就是该政府旧址。清末,这里曾是一家地主的仓库。因为它坐落在炮子(现苏区镇)湖子山麓,故又叫湖子仓。

1923 年3 月,炮子农民张子玉在海丰加入农会后,受彭湃派遣回乡,建立了炮子乡农会和自卫队。农会将湖子仓没收,先后成为紫金县总农会、农民协会机关办公的地方。

紫金“四·二六”暴动胜利后,为了保存力量,紫金县总农会撤出县城,转移到湖子仓,并在这里开展革命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共紫金县委组织以炮子为中心,领导全县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斗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三次“进剿”。在东江第二次、第三次大暴动取得重大胜利的背景下,1927 年12 月1 日,紫金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 ——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地就设在炮子湖子仓。

1923 年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炮子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农会,贫苦农民和革命群众从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1927 年,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从此,革命烈火迅速燃遍全县,苏区成了海(丰)陆(丰)惠(阳)紫(金)重要根据地之一。但是,由于受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

1928 年3 月,国民党军队向红色苏区大举进攻。农历4 月初,仅在苏区“古井坵”里,国民党军就用机枪集体屠杀革命干部和群众280 多人。农历10 月5 日,国民党军又在这里疯狂屠杀革命干部和群众170 多人。在苏区“古井坵”, 450 多名革命干部和群众的鲜血洒满了稻田,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浩然之气演绎得淋漓尽致。

该革命遗址群1998 年被市委、市政府列为首批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 年,紫金县委、县政府确定以苏维埃政府旧址、“血田”纪念碑等 18 处革命文物景点为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基地,省政府拨款资助景点维修和开发。2003 年完成“红屋”维修和革命斗争史布展,共有5 个展室,图片180 幅、文物191 件,已向公众开放。2011 年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我市主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近日,广州美术学院向苏区镇赠送《星火闪亮紫金苏区》画作。

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初显成效

“真没想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经过政府一番精心打造,变成了舒适宜居的乡村美景。现在我们村房屋漂亮,公路畅通,环境优美,生活更加安逸了。”近日,记者走进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与村民谈及改善人居环境整治、革命根据地的修缮给他们家带来的变化时,村民们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苏区镇位于紫金县东南部,下辖8 个村委会和1 个居委会,辖区面积125 平方公里,总人口2.3 万人,是一个山区小镇。境内革命文物较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河源市红色旅游专业镇。2011 年,苏区镇根据省、市、县三级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的重大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名镇名村建设。经过4 来多时间的不懈努力,2015成功获得广东名镇名村称号。

立足资源禀赋,为叫响红色旅游品牌,苏区镇专门成立了创建名镇名村领导工作小组,召集村干部、村民代表会议,进一步统一村民思想,积极投身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采取进村入户联系、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认真宣传建设名镇名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村民对建好“广东名镇名村”和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认识和建设热情,形成“党员、团员、干部带头干,人民群众积极干”的良好氛围。同时,该镇坚持规划先行,结合镇村实际和特色,按照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方案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聘请河源设计院编制了苏区镇中长期规划,编制了涉及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保护、组织及精神文明建设五大类的总体规划。另外,还安排专人负责名镇名村建设档案、图片资料和工程进度的报送工作,认真总结新经验、新做法,注重抓好名镇名村建设进度和信息的报送,为上级领导和项目负责人掌握名镇名村建设工程进度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依据。

为加强对革命旧址的保护,苏区政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筹集了2300 多万修缮了境内的18 处革命旧遗址,筹资100 多万元对圩镇排污设施和主要街道进行了改造,修复加固圩镇河堤,把防洪能力提高到50 年一遇,并修建了垃圾填埋场,优化农村垃圾处理,建设村集体垃圾收集点,组建村保洁员队伍,集中开展垃圾回收工作。对通往红色旅游景点的道路进行了硬底化工程,兴建了红色文化活动广场,为群众提供了较好的文体活动场所,投入12.8 万元资金实施亮化工程,在炮子村道路两旁安装128 盏路灯,并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省级教育强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圩镇已经真正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旅游服务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到苏区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的人次达到了15000 人次,促进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居民收入也得到了相应的增加,呈现出一派盎然的生机。

擦亮名镇“红色”文化品牌

各种红色旅游资源既是对中国红色文化的继承,也是对红色文化的创新,它们给红色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精心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苏区作为一个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具有点多面广、规模等级较高的独特优势。可实际上,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却与这种禀赋不够对称,尚缺整体翔实的开发规划,形成自身的品牌文化效应较小……那么,如何擦亮苏区名镇红色品牌这张名片,已成为苏区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苏区红色旅游发展任重道远,苏区像陈年的佳酿,需要坐下来嘬一口细细品味,方能知其醇香。”为擦亮苏区名镇“红色”品牌,接下来,苏区政府将以创建文明镇街为契机,结合省级新农村建设连片示范点和市委市政府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部署要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 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夯实经济基础,扩大综合影响力。明确“红色旅游+”战略发展思路,以圩镇18 处红色旅游景点为中心,以小北村、永坑村生态游,永光村艺术游为面,积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紧扣环保、健康、旅游等第三产业和茶叶、油茶等农业产业相结合,在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继续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每村定位发展1 至3 个特色产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红色生态旅游专业镇。同时,加大宣传投入,努力营造浓厚的氛围,大力开展环境整治行动,为广大群众营造舒适文明的工作生活环境,在 2018 年全面建成风尚美、环境美、人文美的文明镇。

本报记者 梁小鸿 特约记者 叶战祥 邓建基 通讯员 钟思远



相关热词搜索:名片 红色


上一篇:青山得意茶有情 河源媒体茶山行走进和平青州镇
下一篇:广东省资源税改革热点问答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