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生福祉争当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记者从10 月18 日开幕的和平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获悉,今后五年,和平县将突出“三大抓手”,深入开展“三赛”,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着力打造奋进和平、活力和平、宜居和平、生态和平、幸福和平,将和平建设成为“一城”(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秀的山水田园新城)、“二区”(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省际区域一体化发展试验区)、“三地”(钟表产业集聚基地、绿色健康产业基地、省际物流集散基地)、“四县”(省科技进步先进县、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省卫生强县、省质量强县示范县),争当粤东西北地区县域经济振兴发展排头兵。
和平县新城区鸟瞰图。
打造“两带”经济新引擎
今后五年,和平县将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赣深高铁(和平段)、大环城路、旅游公路等重点项目和省县道主干线公路改造(大修)为重点,加快城乡路网建设,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45分钟道路网”和“三横三纵”公路体系,全面融入珠三角地区2小时交通圈。依托赣深高铁和平东站、京九铁路和平站、大环城路等交通枢纽,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经济带,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高端商务、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产业,推动高铁新区与新城核心区、工业园区形成三区融合发展态势,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此基础上,和平县将积极打造“两带” 经济新引擎。依托赣深高铁和平东站、京九铁路和平站、大环城路等交通枢纽,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经济带,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高端商务、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产业,推动高铁新区与新城核心区、工业园区形成三区融合发展态势,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抢抓东江生态经济带纳入省“十三五”规划的发展机遇,加强与东江上下游县区的沟通合作,全力保护和科学开发沿江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及深加工等产业,打造东江流域经济带。
和平县还将发挥毗邻江西省的地缘优势,争取两省支持该县与定南县在交界区域合作共建省际区域一体化发展试验区,由两地统筹规划建设试验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生态保护等,致力将试验区建设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积极融入深圳“东进战略”和河源“南融行动”,加快推进深莞惠一体化建设,全面融入深莞惠(3+2)经济圈,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
力争创业版企业上市“零”突破
和平县提出,今后五年,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到2021 年完成园区开发建设12 平方公里以上,实现入园企业200 家、规上企业140 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20 家以上,力争创业板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园区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税收分别达到300 亿元、90 亿元、 8 亿元以上。推进钟表制造、电子信息、新医药、有机食品等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打造钟表产业集聚基地。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
实施专业镇品牌提升计划,支持有条件的镇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打造若干创新型产业集群专业镇。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专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建立县级重点税源型企业目录管理机制,到 2018 年建成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体系和网络平台服务体系。
猕猴桃丰收,果农喜上心头。朱灯塔 摄
2021年,建设家庭农场40家
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县,和平县还将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优质稻、猕猴桃、百香果、椪柑、茶叶、油茶、腐竹等农特产品提质增效,建成一批蔬菜、水果、水产产业示范区、产业带。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打造绿色健康产业基地。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力争到2021 年,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达到8 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0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80 家,家庭农场达到40家以上。
推进林寨古村创建国家4A 景区工作,加快完成热龙二期、天上人间二期、颐和温泉、蝴蝶峰度假区、上陵翠山竹海等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和周边省市的区域旅游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业与文化、农业、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将和平建设成为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2020年城镇化率不低于45%
今后五年,和平县还将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优化户口迁移等政务服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人口就地就近实现市民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到2020 年全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以上。完成县城总体规划评估修订,推进县城防洪排涝等设施建设,建设 “海绵城市”;加强县城管理和服务,完善综合配套功能,增强吸引力和综合承载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着力建设山水田园新城。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多规合一,将山水、田园、城市有机地融为一体。坚持扩容提质并举,统筹推进新城核心区、产业园区、高铁新区建设,升级改造老城区,合理布局公园、广场、学校、医院、市场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路网、停车场、地下管网、无障碍设施等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等生态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引进大型房地产企业对重点城市区域集中连片开发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经营理念,全面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将和平建设成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秀的山水田园新城。
2018年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和平县还将推进新一轮绿化和平大行动,加快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扩容、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到2018 年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强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
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加强宅基地管理,完善乡村建筑报建制度。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到2018 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扎实开展“ 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到 2020年创建特色小镇3个、美丽乡村5个。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吴焕逸 文/图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