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因他们而靓丽
一觉醒来,市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美好生活。马路上的行人与车辆渐渐多了起来,沉睡的城市随着日光的照耀而苏醒。洁净的街道似乎与以往的每一天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人注意到,当人们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有一群人已经给大家送来了一份礼物——干净的城市街道。这群人就是河源的环卫工人,今天是环卫工人节,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近这群最可敬可爱的城市美容师。
天还没亮,昏暗的灯光下,伴随着清脆的扫地声,熊良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工作时,熊良科很少笑,但和他熟络了,他会很开心地跟你分享他的故事。
一天要拉上好几车垃圾,有时熊良科的腰会不舒服,晚上回去要靠喝点小酒才能睡得着。
一天至少工作12小时
前日凌晨4时,城市里万籁俱寂,只偶尔能听到一两声狗叫声。在市区文明路西段的街头,伴随着扫把与地面的摩擦声,有两个身影在缓缓而行,他们就是负责这段路清洁工作的环卫工人熊良科和妻子李明菊。
熊良科今年59 岁,他与妻子都是河源的普通环卫工人,这份工作,他们已经干了将近10 年。“环卫工的工作是最苦最累的,但没办法,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夫妻俩负责的路段有300 多米长,每一天,他们耗费在这段路上面的时间都在12 个小时以上。凌晨3 时起床,4 时开工,要赶在7 时车辆多起来之前结束这一轮清扫;上午8 时到11 时45 分,要在这段路上不断来回,清扫新增的零散垃圾;14 时到17 时 45 分,进行一天中的第二轮清扫;晚上还不能休息,从19 时到20 时45 分,要对每一个垃圾桶进行清理。这就是一个环卫工人的每一天。对于这样长时间的工作,熊良科说已经习惯了。
第一趟班上完,熊良科与妻子回到家中,煮一顿简单的早餐,匆匆吃完又得开始工作。
路边的垃圾桶,每天也需要环卫工人清理。
一年365天的坚持
在河源10 年,熊良科还是听不懂客家话,平时交往的主要还是四川老乡。在文明路一共有6 名环卫工人,其中4 名都是四川人。“我们介绍了好多老乡来做环卫工,但是干得长的很少,陆陆续续地都走了。”熊良科说,老乡们离开的理由主要是没有时间来办自己的私事,“我们是一年365 天全年无休的,即使请了假,也要自己找人代班。我们环卫工之间就互相帮忙,兼做请假的人的工作。”
一年365 天,十年则是3600 多个日夜,熊良科夫妻俩就这样默默地在河源的街道上低头清扫,让城市保持一如既往的干净清洁。“这份工作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老得干不动的那一天。”
早晨5 时10 分,市区下起了小雨,没有任何雨具遮挡的熊良科仍在清扫落叶,没有一丝迟疑与停顿。 “不能停下来,希望在规定的时间内扫完。”熊良科说,环卫工的工作时间基本是固定的,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他们只有在下大雨等恶劣的天气下才会休息一下,不然就会被拍照投诉、扣工资。对于这些生活条件艰辛的环卫工人来说,“扣工资”就是最大的威胁了。
路边的垃圾桶,每天也需要环卫工人清理。
尊重才是最好的回报
6 时30 分,把一个绿皮斗车的垃圾都倒到垃圾站后,熊良科和李明菊在狭窄的房屋间隙间穿行,回到了自己在东升路租住的房子里。房子很旧,光线也很暗,白天还要亮着灯。在屋前和走道里,放了好几个麻袋,里面装着两人从垃圾里挑拣出来的废纸皮和塑料瓶。李明菊说,每天大概可以收集两斤,换2块钱,就是一天的买水钱了。
6 时50 分,李明菊开始洗衣服,熊良科就做两人的早餐。今天的早餐是加辣椒的汤米粉,“这个做起来快,我们一般都吃这个。早上比较饿,我要吃3 块米粉,她吃两块。”在吃早餐时,记者跟熊良科聊起环卫工人被打的新闻。“环卫工被骂的事经常发生。”熊良科的语气很平淡,“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刚刚扫干净的路,又被人丢上了垃圾,我们上前去提醒下对方,基本上对方都会说下次不会了,但是也有素质不好的人就说‘你就是个扫地的,你不扫谁扫’,有的甚至故意将垃圾弄散丢在路上。”对于这样的情况,熊良科说他们已经习惯忍耐了。
保洁车堆放的垃圾太多,大家你帮我我帮你,把垃圾车推到回收站。
一个城市离不开环卫工人,没有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就没有城市洁净的容貌,没有市民舒适的生活环境。河源整洁优美城市形象的打造有他们的一份奉献,正在创建的“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也需要他们的共同努力,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是最可敬可爱的基层劳动者。给予环卫工人一份尊重,就是对这些城市美容师的最好回报,同时也让这份尊重成为我们每个市民心灵的“清道夫”。
本报记者 杨容/文 吴奕镇/图
上一篇:“创园”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下一篇:铺设“小康路”打造“美丽乡村”新图景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