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用创新驱动引领河源转型升级发展 打造千亿级电子产业集群

本报讯 记者 谢素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突出位置。前日,全国人大代表、市长彭建文在北京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河源将坚持不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以创新驱动引领河源转型升级发展。

彭建文指出,当前河源工业总体上是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如不重视、不加快创新驱动,未来就没有出路。“科技创新,必须有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作支撑。”彭建文说,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河源,是河源发展最大的“ 窗口期”。2014 年以来,深圳对河源共投入帮扶资金53.5 亿元,获全省第一轮对口帮扶工作(2014—2016 年)评估考核第二名,不只为河源带来了真金白银,更带来包括中兴通讯、腾邦、酷派等优质项目落户河源,全面对口帮扶效果明显。河源要着力用好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机遇,主动对接深圳“东进战略”,加快实施河源“南融行动”,撬动深圳资源支持河源建设,把河源打造成深圳产业发展的“大腹地”、优质安全的“菜篮子”、物流运输的“大基地”、健康休闲的“后花园”和生态安全的“守望者”。同时,河源还要用好20 亿人才专项基金,实现用事业留人、产业聚人。

彭建文表示,当前,河源正大力引进高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化发展,希望以中兴通讯河源基地为带动,加快引进上下游产业,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在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异军突起。河源的目标是确保高新技术企业2018 年要达120 家以上,孵化器2017 年底达15 家以上,规上企业2018 年突破800 家、2020 年突破1000家。

今年,河源将继续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对接珠三角、承接珠三角辐射,一方面大力推进深河融合,积极落实深圳河源产业共建合作协议,制订全方位扶持政策,吸引深圳优势产业、优质企业把生产和成果转化环节落户河源,打造“深圳总部+河源基地”“深圳研发+河源孵化”产业合作共建模式,争取引进不少于70 个产业共建项目,合同投资额300 亿元以上,引导深圳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河源基础设施项目和江东新区起步区建设;另一方面,河源将加快融入深莞惠经济圈,主动参与大珠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湾区城市群建设,实现“五个一体化”。


河源经济加快发展,生态环境未受影响。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新闻1+1

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

建立跨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本报讯 记者 谢素婵 前日,全国人大代表、市长彭建文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分组讨论时提出,要尽快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尽快形成东江流域上下游之间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跨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彭建文表示,多年来河源坚守作为广东生态屏障和重要饮用水源地的政治使命,牢牢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的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坚决不把污染项目和“脏乱差”带入全面小康。近年来,河源在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前提下,实现了发展和生态的双赢。一方面,连续3 年河源发展后劲在全省排名第一,其中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居全省第三,引进了50 多家模具企业落户发展,各地工业园区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新丰江水库、东江水质仍保持了地表水 I、Ⅱ标准,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生态没有受到影响。

彭建文表示,作为欠发达地区,河源为保护万绿湖、东江水作了许多牺牲和贡献,发展也受到很多限制。他建议从国家决策层面加快进度、加大力度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尽快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由中央财政出资一部分,协调跨领域地区财政出资一部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基金,加快形成流域上下游之间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跨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彭建文还建议,希望给包括河源在内的山区市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这些地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其中重中之重是解决好交通问题,具体到河源尽快把粤赣高速公路由双向四车道扩宽为双向六车道,把城际轨道从惠州市延伸到河源,同时,希望引导省属国有企业在进行产业扩张时,优先在粤东西北地区布局。



相关热词搜索:河源


上一篇:民法总则草案进入四审 中国将迎“民法典时代”
下一篇:我市召开住房保障工作会议 今年将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