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成完备的现代化综合气象探测系统 全天候监测重大灾害性天气
本报讯 记者 谢素婵 昨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组,就我市贯彻《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执法检查。记者从汇报会上获悉,目前我市已建成较为完备的现代化综合气象探测系统,基本实现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不漏网。
据悉,一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全面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全力推动全市气象防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落实了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制度,公布了河源首批40 家重点单位,全面加强重点单位、建设工程、旅游景区、学校、用人单位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近年来,全市通过实施“平安山区”气象保障工程,着力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全市先后建成完善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站1 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5 个、高空气象观测站1 个、区域自动气象站105 个(实现全市乡镇气象自动监测全覆盖)、闪电定位监测站2 个、 GPS 水汽通量站2 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2 个、环境气象观测站1 个、交通气象站1 个,依托较完善的综合气象探测系统,努力提升气象预报准确率。
同时,我市还努力健全发布系统,推动预警发布提速扩面。气象与三防部门合作共建了乡镇气象服务站101 个,在车站、港口、学校、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160 个,在农村安装了预警信息大喇叭51 个。目前,市及和平、龙川、紫金、连平已成立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应急气象” 为品牌的8种发布渠道。
检查组肯定了我市对《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推动完善协调机制和联防联动机制,切实解决《条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全力推动我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