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出台工作方案关爱帮扶留守儿童 年底将市区所有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
本报讯 记者 杨容 记者昨日从市民政局获悉,为切实做好我市关爱帮扶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弱势群体的工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提升我市今年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市民政局牵头制定了《河源市市区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分片包干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当前,我市正在全市开展城乡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为接下来的关爱帮扶行动打好前提与基础。
根据市民政局2016 年调查摸底数据,全市共有农村留守儿童 27942 人,其中0-5 岁周岁9518 人、 6-13 周岁16514 人、14-16 周岁 1910 人。今年,我市加大了工作力度,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残联三部门联合在全市开展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并将城市留守儿童也加入摸底排查范围。
根据《方案》,市区范围内的关爱帮扶工作实行分片包干制,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力争到2017 年底,将当地所有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杜绝留守儿童无人监护现象,有效遏制监护人侵害留守儿童权益行为,切实兜住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底线。其中,东源县和江东新区负责落实仙塘、新港、临江等市区附近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弱势群体关爱帮扶工作;源城区的城乡留守儿童由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妇联、市关工委、市残联、团市委等6 个市直单位协助7 个镇(街道)做好关爱帮扶工作。
除了调查摸底工作,《方案》还要求各有关单位成立关爱帮扶城乡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弱势群体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城乡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建档率达100%,并分级分类管理。调查摸底结束后,将建立“一对一”的关爱帮扶机制,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其中,在校的城乡留守儿童(学生)由所在学校建立老师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的帮扶机制;残疾的留守儿童由残联及各康复机构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其他的由社区、村(居)委会建立。另外,挂钩单位将整合资源,组织挂钩镇(街道办)的留守儿童开展各种关爱与帮扶活动。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