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级各部门学习贯彻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 不断强化振兴发展使命感
连日来,我市各县区、市直部门先后开展学习贯彻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活动,主要围绕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提出重点做好十二项工作等中心内容,用思想指导行动,不断夯实率先振兴的基础,为实现河源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源城区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龙头
7 日,源城区召开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7·26”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提出要学以致用,抢抓新机遇,加快调整完善发展定位,把源城区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的龙头。
会议提出,要按照市委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对源城发展定位进行修整,进一步发挥源城区在都市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的龙头。同时大力发展都市经济,扩大城市人口规模,高标准规划中心城区,加快区域经济率先振兴,并以“三为”(即想为之境界、敢为之担当、善为之能力)精神打造干部队伍,营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东源县
当好“六个示范”,做好“五篇文章”
前日,东源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工作举措,当好“六个示范”,做好“五篇文章”,争当河源率先振兴发展排头兵。
会议要求,东源要做好产业文章、城市文章、生态文章、交通文章、文化文章,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创建粤东西北创新发展示范县、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落实好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助推全县产业转型升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好示范;要牢牢把握“三农”核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省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好示范;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力打造素质过硬干部队伍,在干事创业氛围上当好示范。
龙川县
持续推进产业发展,争当率先振兴的排头兵
7 日,龙川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会议要求全县要结合全会精神,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将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提出的要求落实到位,发展龙川产业,争当率先振兴的排头兵。
会议要求,龙川县各级、各部门要努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新城、粤港澳大湾区粤东北城市的交通枢纽节点,充分发挥龙川优势,重点发展产业;要与龙川当前工作相结合,着力抓好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园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积极谋划产业园、产业共建、全域旅游产业、现代农业产业,持续推进产业发展,争当率先振兴的排头兵。
江东新区
打造未来城市发展核心
前日下午,江东新区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会议。会议提出,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上,江东新区要加速崛起,改革完善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快速推进起步区建设,高标准谋划建设高铁新城,形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
江东新区提出,要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构筑良好的环境,促进投资环境大改善,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坚持打造未来城市发展核心不动摇。接下来,新区将着力推进交通网络建设,加快高铁新城建设;着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大智造、大交通、大物流、大数据、大健康五大主导产业。
市人社局
强化振兴发展的使命感
昨日,市人社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贯彻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会议要求,全局上下要强化振兴发展的使命感,奋力开创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跨越发展新局面,为河源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振兴发展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会议提出,全体干部职工要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集中精力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精心谋划下半年工作,使全会精神成为推动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要做到全力以赴、脚踏实地、团结一致、严明纪律等“四个必须”。
市农业局
紧抓农业供给侧改革
日前,市农业局召开专题学习会,学习贯彻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提出要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突出土地确权、新农村建设和灯塔盆地核心区建设三个重点,把河源三农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为我市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会议要求,要探索创新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市三农发展的机制,引导扶持更多三农资源参与示范区开发建设,积极引进珠三角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着力培育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市水务局
做好“水”的六篇文章
前日,市水务局召开党组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学习贯彻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研究抓好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并对下半年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
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水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要求以及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为统领,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面推行河长制、防灾减灾工作“三大抓手”和中小河流治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两大工程”为重点,做好“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 等六篇水文章,将我市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促进水利改革发展上新的台阶,为我市的率先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本报记者 杨容 郑婷影 吴奕镇 张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