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畅游万绿美景 乐享生态河源

畅游万绿美景乐享生态河源

河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阅读提示:

近日,在由市政府主办、源城区政府承办的“多情东江水·河港一家亲”河源市旅游产业(香港)推介会上,投资总 额达230 亿元的两大旅游产业项目落户河源,两大项目投资方向主要为中医药养生、养生养老旅游特色小镇;而建设 当中的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项目刚刚通过专家评审……


巴伐利亚庄园。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近年来,依托一湖万绿水,河源各大景区、景点高速发展,呈现出生态之美。未来,在“生态河源”“现代河源”发展 战略推动河源率先振兴的形势下,河源将紧紧抓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和建设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 契机,以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为主战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预计今年旅游总收入将突破270亿元

万绿湖、巴伐利亚、客天下…… 近年来,这些耳熟能详的景区景 点,受到国内外不少游客的青 睐。据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 绍,目前,我市已建成对外开放的 旅游景区(点)35 个,其中4A级景 区7 个;全市有星级酒店20 家,旅 行社共有47 家;有27 个全国和省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5 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 个广 东旅游名镇名村、一个“中国乡村 旅游模范户”、两个“中国乡村旅 游模范村”、22 位“中国乡村旅游 致富带头人”、30 家“中国乡村旅 游金牌农家乐”。

此外,我市还成立了旅游协 会、景区协会、导游协会等7 个 旅游行业协会,直接从事旅游业 的人员10 万多人,间接带动相关 行业就业近25 万人,带动了一批 土特产品上市,繁荣了旅游购物 市场。

旅游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以 “生态”为发展中心,带动了地方 经济的发展,也开始提升了河源 的美誉度。据预计,2017 年全年 全市接待入市游客达3200.12 万 人次,同比增长12.09%;实现旅 游总收入270.62 亿元,同比增长 13.82%。

实施“旅游+”模式,推动产业转型融合

今年,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二 次党代会、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 神,为各级旅游部门的发展指明 道路,这也给我市在发展旅游经 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 求。我市结合资源实际,积极转 变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旅游+”模 式,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和产 业融合发展。如东源县灯塔镇玉 井村,以该扶贫村中的牛峙山为 主打造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村 里的商业街及农家乐项目,形成 了“旅游+扶贫”的模式;前不久刚 刚结束的徒步活动,吸引了来自 广州、深圳、东莞及河源等地的 5000 名驴友,这就是“旅游+徒步” 模式;而即将到来的“河马”将吸 引13000多人参与。

为了加快推动我市生态旅游 资源的转型升级,今年,市委、市 政府加强了旅游与文化、农业、体 育、交通、商务、工业、互联网等产 业融合,积极推进春沐源岭南生 态小镇、大水井特色民宿文化街 区、香车体育产业园等产业融合 旅游新业态项目的建设。旅游、 交通、体育等部门联合,举办了 2017 年广东省第一届房车年会及 巡游活动、2017 年河源景区越野 跑活动、2017 客家乡土文化节、黄 龙岩板栗节、万绿谷打鱼节等独 具生态特色、乡土文化的旅游活 动和赛事;筹办的2017“河马”比 赛也将在本月底举行;谋划了东 江百里长廊旅游公路,将东江沿 线10 多个景区串点成线,沿线开 发一批客家民俗游、生态观光游、 休闲度假游、温泉养生游、红色文 化游、恐龙史迹游、乡村旅游等旅 游产品,打造旅游产业发展带和 东江经济发展带。

此外,我市还将点线面结合, 在加快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建设 工作、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等全域 旅游创建工作上下功夫,特别是 在加快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建设 上,目前已支付扶持资金1.91 亿 元,第一期资金扶持15 个项目基 本完工;第二三期扶持项目共14 个,其中7 个项目已完工,两个项 目已开工建设,5 个项目正在完善 前期工作手续。

以产业园为核心,辐射带动提升全域旅游

近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 会党组书记丁红都专题调研我市 全域旅游工作时就提出,所有产 业都是“两个河源”(生态河源、现 代河源)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要在 “两个河源”建设中找准定位、发 挥作用。2018 年,我市将以党的 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着力推动全 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全 域旅游推动工作,完善公共服务 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体系,在“旅 游+”、整体营销、旅游扶贫等方 面有所突破。

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是我市 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经过多年 的努力,产业园核心辐射和带 动作用已经显现。目前,第一 期项目建设已接近收尾工作。 明年,我市将加快推进产业园 第二三期项目建设,让产业园 在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上凸 显核心地位作用,辐射带动其 他项目发展。

与此同时,全市还将抓好旅 游项目、景区提质增效,推进巴伐 利亚庄园二期、客天下河源水晶 温泉、响水国际旅游度假区、春沐 源岭南生态小镇、康泉十八国际 生态旅游城等项目开发建设进 度,以推动万绿湖创5A 景区工 作为重点,引领现有景区提档升 级,改善景区设施建设,特别是 要加强对旅游厕所为主的旅游 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逐步建成 旅游精品。

另外,我市也将在抓精准扶 贫、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上有所 作为;加强产业融合,培育旅游新 业态;全力推动河源旅游形象宣 传,打响旅游品牌;加强旅游队伍 建设,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 质量。

旅游品牌集“文化”“生态休闲”为一体

经过多年来的规划与发展, 河源丰富的旅游资源、雄厚的客 家文化底蕴及极具特色的旅游 路线,为我市旅游定调,并且形 成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 之都、恐龙故乡、红色经典”的河 源五大旅游品牌,深受旅游界的 青睐。近年来,一些落户我市的 旅游项目的带动作用逐渐凸 显。近期,这些项目也开始进入 了公众的视野。

1、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

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是深圳 春沐源集团在河源的投资项目, 总投资200 亿人民币,包括文化旅 游、智慧农业和生态社区三个版 块。景区内的水镇景区和生态怡 养休闲社区正在规划建设中。其 中,水镇景区项目包括北溪、南溪 两个纯天然的奇山异水主题观光 区和饱览岭南古代文化的雁鸣水 镇观光区;生态怡养休闲社区项 目配套国际一流的教育、康养、文 化等资源。

据项目有关工作人员介绍, 项目于2016 年12 月15 日立项并 开始建设,目前初成规模的有春 沐源智慧蔬果梦工厂,在梦工厂 内的“ 华南锯齿形连栋薄膜温 室”中,无土栽培的蔬果植物正 在大面积健康成长,樱桃、番茄 首次大面积丰收,目前已可供游 客游玩采摘。

2、大水井特色民宿文化街区

大水井特色民宿文化街区, 位于源城区高埔岗街道大水井社 区老村庄保留点内,总规划面积 13 万平方米,项目示范区规划面 积约3 万平方米、计划投资约 5000 万元。项目包括彩色村落、 现代客家四合院、企业家窗口院 落、明星院落和艺术家创作基地 等业态。

项目分三期实施建设,一期 规划建设面积约13000 平方米,总 投资约1500 万元,全力打造“三院 落三条街”(三院落:知青院落、创 意个性化院落、情怀院落;三条 街:小吃街-农场精美小吃一路 香、特产街-农产好茶好酒(特产) 一路浓、根雕艺术街-农场根雕文 化一路精)。自项目建设以来,已 成功引进“乡梦·邻里”情怀民宿项 目,以“乡梦·邻里”民宿为撬点,推 动核心区首期民宿建设。未来,该 项目将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特 色民宿文化街区,让游客们看得见 乡梦、听得见乡音、闻得到乡味、摸 得到乡趣、记得住乡愁。

3、香车体育产业园

河源市香车体育产业园是一 家集休闲体育、旅游观光、休闲度 假、农业科普、温泉酒店、养老养 生等综合型产业园区,是目前我 市首家以体育产业园为主打的综 合型旅游景区。园区主要是以体 育休闲服务、日常健身、户外运 动、特色运动、产业互动融合的体 育、生态旅游产业园。

该产业园分三期建设,前期 已投入2.5 亿元用于土地回收、道 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徒 步、野外露营、25 公里徒步山道、 越野山地车项目、房车项目等设 施。接下来,项目将推动二三期 建设,计划在2018 年开始分项逐 步推向市场。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相关热词搜索:万绿 河源 美景


上一篇: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 市民期盼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下一篇:不断采取新举措,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让所有老百姓住有所居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