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棍的味道
青灯有味是儿时,不仅是青灯,儿时大部分的东西都是有味的,比如冰棍。
“卖冰棍喽……卖雪糕喽……” 每到农忙时候,总能听到那一声吆喝。卖货郎踩着一部凤凰牌自行车从远处而来,后架上固定着一个长方形的木箱子,箱子里面用泡沫隔绝四周,用棉被盖在上面,以防止箱子里的冰棍融化。每当听到这个声音,玩伴们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向家长们要点零花钱,飞似地奔卖货郎而去。木箱子旁边总是围着一群人,小孩子居多,他们攒起头,踮起脚,张着嘴等着卖货郎打开木箱,就像一群雏鸟盯着即将到嘴的虫子。木箱一打开,他们就可以尽情享受箱里溢出的那一丝清凉。
儿时的冰棍没有现在那么多品种,那时候就两种,五分钱的冰棍和一毛钱的雪糕。五分钱的是淡黄色的,就是水里加了糖精冻成的冰块,一毛钱的是乳白色的,用纸包着,里面加了点奶油。一口咬下去,醇香的奶味,沁人心脾的凉。随着口腔、舌头、嘴唇不舍地和冰棍分离,向外哈一口气,在空气中形成一团水雾,这是儿时做过最酷的一件事情。没有拿到钱的玩伴们也过来凑热闹,看着别人吃,忍不住吞了吞口水,舔了舔舌头,也不好意思要,就问最好的玩伴,是什么味道的。玩伴也不会那么小气,就会让他尝一口,有时候“收不住口”,一口咬下去,冰棍只剩下木棍也是常有的事。这时候总会听到追逐的怒骂声和嬉笑声。
我和隔壁的利是发小,经常一起买冰棍吃。小学三年级暑假的时候,他一拍脑门向我建议去批发冰棍来卖。我们用每次考试只得个位数分数的数学算了一下,3 分钱批发一百支,拿回来卖5 分钱,能赚2 块钱。说干就干,没有专门的木箱子就找了个脸盆,到了镇上冰棍厂批发冰棍。工人见我们那么小不愿意卖给我们,我们乞求了半天,才卖给我们50 支,因为脸盆太小,装不了那么多。我们开心地踩着单车回到家,放下脸盆一看,盆里多出半盆水来,冰棍融化得只剩下一半了,当然也没法卖了,只能叫来几个玩伴一起分了吃。如今,每次想起当时的情景都觉得特别好笑,钱没赚到还亏了本钱。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那融化的冰棍水全进了我们的肚子里了。
隔着长长的时光,那冰棍上泛起的水雾已经被时光虚化得轻飘飘了,那一声穿越悠长岁月的吆喝声,让这烦闷的夏季,清凉了许多。
作者:王斌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