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源城:拧紧“安全之阀”打造“放心菜园”

核心提示

近10 多年来,大棚技术的突破、蔬菜产业的发展、运输物流的发达,让蔬菜产品突破地域、季节限制,丰富着市民的餐桌。然数量、品种的增加,并未与“质”的提升同步,舌尖上的安全,始终成为市民挥之不去的困扰。

就我市而言,作为广东农业大市,我市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业区域格局,建成了优质稻、特色水果、安全蔬菜、茶叶、畜牧、水产等一批绿色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已成为穗深港澳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2016 年12 月,深圳和河源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作协议》,拟把河源打造成深圳优质“菜篮子”供应基地。作为河源“菜篮子”供应基地中重要的一环,源城区农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采取多种措施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关。近年来,源城区始终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生命线”,积极构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严守从源头到餐桌的每一条防线,全力打造最安全、最放心的“菜篮子”。上周,记者前往源城区多家蔬菜种植基地探访。


春沐源蔬菜种植基地的蔬菜长势喜人。

工作人员在检查农资产品。(资料图片)

现场 走进春沐源蔬菜种植基地

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埔前河畔,占地近8000 平方米的一排高科技大棚在中午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里就是春沐源蔬菜种植基地。记者在大棚里看到,上万株黄瓜整齐地栽种在一排排用椰糠栽培的岩棉盒子里,长势旺盛而喜人,正等待着采摘。

“ 你看这根,不是长在土壤里,都扎在椰糠做成的基质里头。”陪同参观的技术人员指着一株黄瓜藤饶有兴趣地说。椰糠?记者还是第一次听说,原来,椰糠是从椰子外壳纤维加工过程中脱落下的一种纯天然的有机质介质。经加工处理后的椰糠营养丰富,非常适合于栽培植物,是一种较好的新型植物生长基质,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园艺介质,含有较丰富的可溶性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这位技术人员介绍说,中国传统的土壤种植模式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土传病虫害较严重、果形不整齐、产量低、农药用量大、坐果需使用激素等,而从荷兰引进的这一椰糠无土栽培管理模式使果形整齐、产量高、植株健壮,有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与土壤栽培相比,这一椰糠栽培的黄瓜长势强、产量高、品质好,病虫害少,同时又能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果。

包括黄瓜在内,目前高科技大棚里还种植了红苋菜、青苋菜、空心菜、生菜、油麦菜、芥菜类、上海青近10 个品种。尝到了在河源种菜的甜头,河源弘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紧锣密鼓地扩建高科技大棚,规模有望在目前的基础上再扩大2 倍,以满足更多的珠三角高端消费者需求。

新技术,是当今蔬菜生产不可或缺的利器。像红苋菜、青苋菜、上海青这些时令蔬菜,由于传统露天种植,夏秋季蔬菜管理难、病虫害多的问题,让一些菜农望而却步,甚至源城区一些蔬菜大户还不辞辛苦远涉到甘肃宁夏一带种菜,如何通过大棚的无土栽培如今已经破解。“天再热,也不影响蔬菜的健康生长,看这黄瓜长势一点都没受到天热的影响。因为蔬菜种到了空调房,温度、湿度可以调节,还可以自动控制浇水施肥,啥都不用管。”该技术人员介绍说。

高科技种菜确实不一般,不少到过该大棚参观的菜农从思想上改变了对传统农业种植的认识,有种脑洞大开的感觉。不过,更令人感兴趣的是,河源弘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设有专业检测室,专门对基地出产的蔬菜进行自检。源城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站相关负责人说,就蔬菜种植基地而言,春沐源蔬菜种植基地堪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 “标杆”。“在这里种的蔬菜,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喝的是万绿湖的水,肯定优质。对于蔬菜质量,公司一点也不敢马虎,更像爱惜自己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品牌。”该公司技术人员如是说。据悉,该公司坚持严把检测关,对每个批次都进行抽样监测,确保公司出产的蔬菜质量安全不出任何问题。除了采前自检外,该公司还定期把蔬菜送到广州、深圳等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以保质量安全。

行动 自检“鸟枪换炮”

在春沐源专业检测室里,除公司自配的检测设备外,记者还看到了一台价值达1 万多元的快速检测设备,蔬菜检测仅需10 分钟就可出检测成果。

像这样的设备,源城区目前已拥有了11 套,位于埔前镇莲塘岭谢屋村的张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一套。该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由于一些科技发展等原因,蔬菜生产期越来越短,尤其是一些叶菜类,一般只要25天至 30 天左右即可上市,这就需要自检,这也是蔬菜种植合作社的自律意识。“现在的蔬菜检测,可以说是 ‘鸟枪换炮’,10 分钟可出初检结果。每月至少需要增加100多元的成本,一年也就是一千多元,不过,为了确保蔬菜安全,这样的投入值得!”这位负责人如是说。

本月初,源城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站出动20 人次,例行对源城区张洲、源福、福圆、绿尚、春沐源以及源南镇墩头村、埔前镇中田村以及南陂村的蔬菜种植散户进行了抽检,抽检样品达 20 个,合格率达100%。记者了解到,在埔前镇,张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400 亩规模的蔬菜种植基地,在源城区还算是一般规模。源城区目前有10 多家上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最大的是位于埔前镇南陂村的华泰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拥有 1000 亩规模的种植基地;埔前镇莲塘岭村水口小组的源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面积达900 亩,在源城区排名第二;位于埔前镇上村塘角岭的河源市福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规模达860 亩,排名第三。剩下的几家种植基地面积都不超过500亩。

探索 种菜也需“供给侧”改革

即便如此,围绕蔬菜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源城区的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安全监管网络虽得到很大完善,但问题依然还存在。就目前而言,除大户种植外,菜农分散种植,还仍是源城区蔬菜生产的重要模式之一。据源城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站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区 5 亩左右的蔬菜种植户就超过30 家。在这种种植模式下,即便是夫妻俩,种出来的蔬菜也未必一样,更何谈标准化生产,监管检测难度很大。“这种种植模式,使得蔬菜的标准化生产、质量追溯都无从谈起,势必影响蔬菜产品的品质,这就要求,当前种菜也要 ‘供给侧’改革,要提升品质,种出安全、放心的好蔬菜。”采访中,不少种植大户如是表示。除此之外,源城区菜农的年龄普遍偏大、职业化水平偏低、文化程度不高,也制约着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尽管当地近年来也加大了对该区农民的培训力度,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屡见不鲜。

蔬菜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最终还是要依靠专业化的农民来实现。蔬菜种植的标准化,要依靠菜农的组织化来实现。源城从自身农业发展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这一点。张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早在几年前就成立了,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分散生产、农资分散采购和蔬菜分散销售的“三分散”问题,把分散的生产要素集纳起来,实行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生产 “放心菜”提供了条件。而位于埔前镇上村塘角岭的河源市福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规模达到 860 亩,在全区排名第三,最近在当地成立了源城区农佳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该区上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中的第5 家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

其实,通过对蔬菜生产的全程植保服务管理,合作社推广良种良法,初步实现了以组织化、标准化保障蔬菜品质的组织模式。 “蔬菜安全,还包括农资安全,尤其是用肥、用药安全。对进入合作社体系的农资产品严格把关,对合作社、社员封闭供给,把可能伤害到土壤生态、可能导致蔬菜质量安全的假冒伪劣产品排除在体系之外。”张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如是说。确实,有了组织的种植户,从种子农药化肥到治虫除草收获,都由“组织”来指导、监督,同一个专业组织成员甚至还可以互相指导监督。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源城 菜园


上一篇:10万志愿者为创文助力添彩
下一篇:经营秩序良好 环境卫生改善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