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将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提升服务效能让市民少跑腿
本报讯 记者 杨容 实习记者 江巧倪 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 制、“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企业年检改为企业年报公示、简化 住所登记、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实行“三证合 一”“五证合一”“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自2014 年以来,我市先 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把商事制度改革推向纵深,取得了显著成 效。昨日,全市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暨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 议在市委党校召开,会议汇报了我市商事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部署 了2018 年重点工作任务。
去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38万户
2017年,针对企业准入难、门槛 高、环节多、效率低、期限长等突出 问题,我市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深化 “放管服”改革,坚持“放得更活”“管 得更好”“服务更优”,打造营商环境 新高地。
我市全面推开了“多证合一、一照 一码”改革,共发放营业执照超过 8.16 万份;实现了工商营业执照登 记信息部门互认;扎实推动全程电子 化商事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推 广“商事登记银证直通车”服务,全面 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实现便 利化改革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覆盖, 改革显著激发市场活力。全市市场 主体从2013 年商事制度改革前的 9.5 万户发展到现在的15.55 万户, 比增6 万余户,增长63.2% ,其中 2017 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38 万户, 同比增长37.96%,日均新增市场主 体93户。
扎实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探 索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以信用监管 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新模式。改企业 年检为企业年报公示,2017年我市年 报公示率为95%,居全省第一。全面 实施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并定期抄告 各县区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形成了 “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 制。截至2017 年底,全市共有企业 8754 户(次)、农民专业合作社2683 户(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各级各部门立足转职能强服务, 实现由被动服务由主动服务转变,由 环节服务向全程服务转变。县区均建 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搭建“一门一网 式”政务服务平台;实行登记注册“限 时办结”制,办照审批时限由7 个工作 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
重点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
会议提出,2018 年,我市将坚持 围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新优势,纵 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助力现代河源、 生态河源“两个河源”建设,为促进我 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更好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新贡献。
根据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部署, 我市将重点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 证”改革,按照“能整合尽量整合、能简 化尽量简化”原则,对于非许可审批的 登记、备案类事项直接整合到营业执 照上;对于许可类和暂时不能整合的 涉企证照事项,推行“信息共享+证照 联办”。
有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选择 一批审批频次较高、审批周期较长、企 业意见较为集中的事项进行分类改 革,通过“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告知承 诺”等方式,将市场主体资格与经营资 格分离,提高许可审批发证效率。
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市场监 管体系。建立涉企信用信息归集机 制、跨部门信息交换机制,加强信用信 息归集共享,到2020 年,实现所有市 场监管部门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共享; 推行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信用分 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响 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2020年底前 达到覆盖所有行业和部门。
全面加强和提升服务,积极营造 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会议提出,各 级各部门要依托“一门一网式”政务服 务平台,优化再造涉企事项审批流程, 科学地实现受审分离,提升窗口服务 效能,极限缩短办理时间,实现“易咨 询、快办理、少跑路”。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