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土地承包的论述引发热烈反响 “土地延包让我们 吃上定心丸”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 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持土地 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 给农民吃下了又一颗“定心丸”,在 我市农村引发了热烈反响。连日 来,记者采访了部分村民、村支书、 家庭农场经营者以及土地流转中心 负责人等,他们认为,这一政策有利 于形成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 有利于形成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 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促进土 地经营权流转,形成多种形式适度 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有利 于保护和实现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 权益,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张群生:
土地延包政策好
在源城区埔前镇赤岭村坜二经 济合作社村民张群生的眼里,土地 是他的“命根子”,一分地也不能撂 荒。他在去年6 月份已领到了土地 确权证。“听到习总书记宣布土地承 包到期后再延长30 年,第一感受就 是国家给我们农民吃了‘定心丸’, 心里踏实得很、欢喜得很。”张群生 如是说,党的政策好,种地亏不了; 勤劳踏实干,致富奔小康。像以后 年龄大了种不动地的时候,还能把 土地流转给村里合作社,解决了后 顾之忧,这何乐而不为。赤岭村地 势平坦,水利设施也不错,以后自家 的土地流转出去,实现连片规模种 植,可以发展绿色产业,带动绿色旅 游业,那多好啊!
李远通:
土地延包是“定心丸”
“大多数农民盼望政策稳定,不希 望政策多变。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中央作出这个决策也是适应了 农民的需求,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长期 不变,对稳定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 题有长远意义。”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 村支书李远通说,对于青壮劳动力转 移、年老体弱无力种地的农民而言, “土地延包”无疑是一颗“定心丸”,对 于那些有偿退出土地的农民而言也并 不吃亏。
李远通说,坪围村在2013 年8 月 率先在全市完成土地确权后,成立了 30 多个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让有资 金的承包者集中承包土地,发展多种 经营。如今仅水果种植一项,全村种 植面积达1000 多亩,其中由村民承包 种植的有400 多亩,主要品种有皇帝 柑、火龙果、百香果、无花果、沙糖桔、 葡萄等,水果种植业已成为坪围村的 支柱产业,全村也成为附近有名的“花 果山”。
邹学平:
给公司发展带来良机
作为土流网河源市土地流转服务 中心总经理,邹学平说,党的十九大报 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 久不变。这一政策来得很及时,农民 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业农村现代 的主体,承包地再延长三十年,让农民 深耕农业更放心。另一方面,也保障 了农民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和土 地经营权的抵押、担保等权益。
这一政策也给去年6 月成立的土 流网河源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带来 了发展的良机,邹学平说,目前公司 主要是解决农村土地“闲、散、缺”等 问题,减少闲置抛荒土地,提高农民 生产收入,整合零散的土地,最重要 的是解决土地流转信息的缺失和不 对称。针对土地金融,只要符合条件 的公司都给予发放贷款解决资金短 缺问题,让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 业创业,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问题。目前,该中心已在我市流转了 超过2000 亩闲置土地。
邹文忠:
土地延包激发干劲
“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 喜讯同样激发了东源县叶潭镇峣嶂 文忠家庭农场负责人邹文忠的干 劲。“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第二轮土地 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 年,给了大家很 大的信心。这一决策真正好!”邹文 忠回忆起10 月18 日,他守在电视机 前,当习近平总书记讲出这16 个字, 他当时激动地一拍大腿,“有这一句 就够了!”根据多年创办家庭农场的 经验,邹文忠建议,要依法依规管理 承包土地,要采取切实得力措施解决 耕地“碎片化”的问题。
记者手记
众手合力助推土地“活”起来
《史记·秦本纪》:“(商鞅)为田 开阡陌。”司马贞索隐引《风俗通》: “南北曰阡,东西曰陌”。“阡陌”一词 指在广袤田野上南北走向和东西走 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埂,其中,“阡” 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东 西走向的土埂。从这亦可看出,土 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 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 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 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有学者认为, 这对亿万农民来说,这是一颗“定心 丸”;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而 言,这是一粒“活络丹”。
有句话形象地说,土地确权之 后,相当于把土地承包权变成了农 民的存折,装到口袋里,变成“活资 产”。“确权不是目的,促进产权流 转,唤醒农村沉睡的财富,才是归 宿。”采访中,不少村支书如是说,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 地使用权等纳入市场进行交易。这 样一来,想进城的农民,可以把土地 流转给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进行合 理开发,获得租金收入,也可以以土 地入股,获得股权收入,想种地的农 民,可以用土地抵押贷款,解决资金 不足的问题。珠三角部分地区在土 地流转方面的一些做法或能给我市 以启示,以镇政府出面将农户土地 集中、整合起来,租给合作社或企 业,农户从中获取分红收益。
对于我市来说,如何才能让这 些土地产权要素“活”起来,还需要 一段路要走。土流网河源市土地流 转服务中心的成立可谓给我市带来 了一股春风,激活了一团春水,然要 真正让农民权益不受损、让有限的 土地发挥最大效应,尚需要政府、村 民等诸多努力,众手合力把这件事 做好。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