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永安县志译注》出版发行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通讯员 温建模 日前,《康熙永安县志译注》 一书出版发行,有专家认为该县志中出现的 “客家”一词是首次出现在文献史料,这本书 的整理、译注填补了河源地区的该类文史研 究空白。
紫金县古称永安县,民国三年(1914 年) 改名为紫金县。《康熙永安县志》是紫金县一 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蕴藏着明清时期紫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 军事、自然、社会、历史、地理、科技等各个方 面的丰富资料。值得关注的是,据民俗学专 家刘丽川考证,《康熙永安县志》“是最早记有 ‘客家’称谓的文献史料”。
历史上,冠名《永安县志》的旧志共三部, 分别是明代万历版,清代康熙版、道光版。这 三部志书从地理、人文等各个方面,详细记录 了紫金的历史和文化变迁,是今人了解紫金 历史的重要依据,是紫金宝贵的文化财富。 因年代久远,保存下来的旧志已屈指可数,万 历版《永安县志》仅保存于国家图书馆,而且 损毁严重;康熙版《永安县志》也仅存于北京 图书馆等少量馆。
永安县次志(康熙永安县志)出现“客家”称谓(影印本)。
为抢救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做好文化 典籍整理工作,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 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 理念,紫金县档案局组织专家学者对明清时 期地方志——《永安县志》进行整理、译注,此 举填补了河源地区的该类文史研究空白。 《永安县志译注》丛书在保持旧志原有文 本风貌和篇章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标点断句, 校勘衍漏错讹,重新统一编排页码,加以注 解,译为现代白话文,便于读者阅读。通过阅 读丛书,可以全面了解明清时紫金的政治经 济、历史文化、人物传记、风俗民情等各个方 面,为了解和研究紫金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和宝贵资料,是一部集可读性、资料性、收藏 性于一体的地方文献。
《永安县志译注》的出版,不仅有效地抢 救和保护了紫金县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 产,也为了解紫金、研究紫金提供了翔实、丰 富、重要的历史资料,是建设文化紫金的一项 重要成果。《永安县志译注》的出版,将一幅紫 金历史沿革以及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 物、风俗的“全景图”展现在世人面前,向世人 集中展示了紫金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魅力,增 强了紫金文化的知名度和辐射力,传承了紫 金文化与文明,提升了紫金的文化品位。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