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与地缘优势 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打造“两个河源”
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河源市委书记丁红都表示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与地缘优势 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打造“两个河源”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抓手。省委、省政府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以来,全省各地迅速行动响应,蹄疾步稳抓好落实。
1月28日提交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作为2019年全省十个方面工作之一。这一重要布局,引发代表委员高度关注。如何把握发展大势和重大机遇,真正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如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差异化协调发展?如何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实现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者?其中在北部生态区话题,省人大代表、河源市委书记丁红都表示,将充分发挥粤北山区的生态优势,打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河源;充分发挥毗邻珠三角地区的地缘优势,打造产业兴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现代河源。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坚持生态优先,严控开发强度和产业准入门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全省绿色生态屏障。
丁红都表示,河源正努力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排头兵,将充分发挥粤北山区的生态优势,打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河源;充分发挥毗邻珠三角地区的地缘优势,打造产业兴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现代河源,构建生态、现代协同发展的新优势,实现在高水平保护下高质量和较快速度发展。
丁红都指出,河源将守好生态之“本”,切实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治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核心竞争优势。推进乡村振兴,把乡村振兴作为生态河源建设的重要推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绿色发展,对接大湾区大市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医养等产业,推进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挖掘优美生态的经济社会价值。
“我们将打造现代之‘魂’。”丁红都说,河源要坚定不移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顺应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需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新一轮城市总规编制,完善中心城区“1+6”空间规划体系,做大做强都市经济主体,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构建完善的市域交通体系,不断提升高速、高铁等交通网络的辐射水平,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坚持以产业园区为主平台,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延伸、企业转移,推动各县区形成1—2个特色支柱产业,推动县城提质扩容和中心镇适度扩容,增强城镇产业承载和服务能力。
据南方日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