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手段方法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
本报讯 记者 彭茂洋 编印大小与巴掌相仿的主题教育“口袋书”——《河源市乡镇(街道)党校特色教材(十讲)》,搭建“党建为村·粤治粤好”平台助力主题教育……日前,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针对河源市农村党组织多、基层党员分散等实际情况,我市提前谋划,通过传统模式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贯穿到教育过程的角角落落中,有效防止基层党组织在主题教育中出现“偏差”“落差”“温差”“时差”。
据了解,我市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把研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通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作为乡镇(街道)党校的必修课,要求参学党员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党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的经验启示编印成《河源市乡镇(街道)党校特色教材(十讲)》“口袋书”。并将“口袋书”发放到乡镇(街道)党校,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党校主阵地作用,将学习阵地前移,结合农村实际推行“田间课堂”,指导农村党支部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分“网格”,灵活开展“夜校补课”,防止学习层层递减、降低标准。针对农村党员分散、外出党员多的实际情况,把“口袋书”作为主题教育学习教材,方便党员随时随地研读学习,对年老体弱党员、老党员,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实现主题教育全覆盖,通过落实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严格抓好党员集中学习,把规定动作做扎实,有效化解基层党员工学矛盾可能造成的学习“落差”。
同时,我市还在去年开展建设“党建为村·粤治粤好”平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好全市5县2区1436个村(社区)“党建为村·粤治粤好”平台率先实现全覆盖的优势。一方面通过该平台推送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确保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学习教育中,始终聚焦主题主线,严格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另一方面,紧贴群众所需所急,广泛征集乡土专家、基层先进典型等授课资源,对接全市101所乡镇(街道)党校平台资源,高端师资和精品课程通过“上山下乡”全市共享。紧密联系农村实际,为“口袋书”开设实践课堂,组织党员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老区苏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洪灾后的复产重建基层一线现场等,对照检视党员意识、担当作为、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差距,一条条列出贫困户因灾返贫、贫困村因灾集体收入减少等具体问题,逐一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防止上热下冷,推动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群众的实实在在好处。
此外,我市还充分发挥“党建为村·粤治粤好”平台作用,建立学习微信群,及时推送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摘编和“口袋书”等学习资料,有效破解流动党员学习难、参加主题教育不及时问题。同时,通过“党建为村·粤治粤好”平台乡村动态、信息公开、书记信箱、党员教育等功能,及时收集基层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发布就业信息,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服务群众“零时差”。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