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在河源|关爱让居民生活开出“幸福花” 我市大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倾情服务困难群众
看到社区工作人员走来,李阿姨挥着手招呼,笑脸相迎,嘴里不停地念叨,“辛苦你们了,每次都要麻烦你们记挂着家里,太感谢了!”这是记者近日在源城区上城街道公园社区看到的一幕。
当天,记者跟随公园社区工作者走进低保户李阿姨家中,社区工作人员坐下后,开始与老人交流,通过一句简单的问候,一声真切的叮嘱让老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临走时,大家还不忘为李阿姨家打扫卫生,检查一下老人家里各类电器的使用情况,确保居家用电安全。
志愿者在群众家中嘘寒问暖。
李阿姨告诉记者,她今年60多岁,身患疾病,丧偶,育有一女儿也已经外嫁,如今的她成了一个独居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多亏了社区和邻居的帮助照顾。“熟悉的邻居每天都会请她吃早餐,帮忙到菜市场买菜。”李阿姨说,街道、社工平时也都非常关心自己,隔三岔五都会到家里嘘寒问暖,帮助她清洁家庭卫生等,邀请她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类活动,让她的生活更加充实。
据了解,一直以来,源城区上城街道社工站驻扎社区开展兜底民生服务和“五社联动”工作,整合多元化基层力量,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充分利用“双百”社工和各社区民政干部常态化走访、节日走访慰问和网格员走访帮扶等形式,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的临时困境和迫切需求,做到动态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同时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加快推进社区服务各项事业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的文明程度。今年以来,上城街道社工站开展主题活动3场次,服务人群387人次;开展慰问活动4场次,慰问困难群众117人次,送上慰问物资3万余元;开展防寒防冻防台风行动2场次,走访困难群众56人次。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市民政局通过扎根村居,用脚丈量社区,主动挖掘盘活社区资源,把2万多名热心居民培养成为志愿者,带动共同关注社区特殊群体、困难群众,形成结队帮扶,邻里互助的工作模式。培育社区社会组织50个,链接社会慈善资源折算金额人民币282万元,推动参与社区事务,共同解决社区问题1220项。
同时,我市大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城市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截至目前,全市101个乡镇(街道)建立了社工站、336个村居有社工服务点,社工人数达到了1290人,实现“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乡镇(街道)社工站100%覆盖和特殊群体、困难群众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本报记者 梁小鸿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初秋时节,河源绿意不减,义务植树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题林内树木葱茏,展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在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里湖绿美广东生态示范区,无叶美冠兰、翠金鹃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