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邑焕活力 县域经济强起来 龙川县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龙川县认真落实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坚定不移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大抓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双向飞地”新模式,激活“镇”能量,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加力提速,全面突破,不断释放千年古邑活力,绘就“百千万工程”新画卷,让全县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
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
双向奔赴,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工业园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龙川县紧抓“百千万工程”实施、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有序转移的政策机遇,扎实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向纵深发展,积极探索产业有序转移共赢模式,携手深圳宝安创成全省首个“反向飞地”园区——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实现龙川、宝安和入驻企业三方互利共赢,走出一条龙宝“飞地经济”双向奔赴路径,宝安区“反向飞地”提升区域帮扶协作质效的做法,入选省委改革办组织遴选的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大产业撬动大能量,走进科创中心山合子企业,生产车间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近年来,龙川县聚力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战略引领与资源配置作用,以“政府搭平台+公司化运营”的创新工作模式促进飞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与宝安区政府联合签订《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并制定了入驻企业扶持政策、管理办法等一揽子文件,明晰权责分工、利益分配、企业支持管理等方面要求,确保“飞地”机制健康有序运行。
龙川县推动区域合作“一体化”,结合“4+1”产业和深圳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及8个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建立起两地“双向奔赴、双优叠加”的飞地经济模式,形成“1+1>2”的聚合效应。定期联合举办招商推介和企业沙龙等活动,实现龙川与宝安两地共享一个招商数据库、共绘一张招商地图,重点推动有意向落户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新材料等高端项目落地科创中心、生产基地落地龙川县,建立“前店+后厂”“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孵化”宝龙产业共商共建共享新模式。截至目前,已通过“飞地招商中心”共招引优质企业4家,并全部落地投产。此举不仅把宝安龙川两地在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中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更意味着深圳宝安、龙川在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工作中走出一条“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新路子。
龙川县坚持改革创新、先行探索,创新“飞地经济”发展机制,有条件地创新政策供给,引导落户企业创新升级、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依托深圳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集聚的优势,开辟“孵化在深圳、转化在龙川”的产业招引和培育新路径,与南科大、工研院、深职院等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攻坚关键技术问题。累计推动孵化转移龙川优质企业2家,引进专业技术型人才76名,完成知识产权申报61项,帮助一批龙川本地企业在关键技术问题处理上实现降本提质增效。此外,龙川县将科创中心作为宣传推广本地产业、企业、特色产品的展示中心及招商引资、项目对接的重要平台窗口,强化深圳的人才、区位、资金等“外溢”资源利用,有效解决了龙川本土企业宣传路径窄、市场推广不足、知名度不够等问题。如龙川飞出企业瑞邦科技将科创中心作为展示窗口,借助其区位优势主攻海外市场,提升产品海外销售额,并借助深圳的研发力量推动产品线升级换代,实现产品增加值翻倍增长,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积极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为进一步深化“飞地经济”合作,“飞”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目前正规划建设近10万平方米“正向飞地”高铁新城标准厂房项目,打造承接珠三角“外溢”产业、增资扩产企业及外迁项目的产业集聚中心,并为科创中心孵化企业提供可直接“拎包入住”的标准化厂房,推动两地从“单向飞地”向“双向飞地”转变,为“两地互飞”提供新平台新载体,助力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更高台阶。
据了解,科创中心可用面积约3.9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11月,科创中心已入驻6家机构、10家企业(含原本转移至外省的9家企业),企业入驻率达95.13%,正式投产10家,达产后年产值可达4亿元,税收2100多万元。
激活“镇”能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龙川县麻布岗镇,街道宽敞,道路整洁,市场摊档井然有序,这一建设成果得益于龙川试水“物业圩镇”新模式的运营。
近年来,龙川县在全市率先探索“物业圩镇”模式,在县域副中心——麻布岗镇先行先试,不断加强高品质管理建设与高效益发展,以市场化运作激活“镇能量”,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市场化运营与社会化服务“联姻”下,麻布岗镇按下高品质建设圩镇的“快进键”,与有大城市物业管理经验的公司合作成立强镇公司,承担农贸市场运维、街区运营管理、街道绿植管护、灯光照明管护等工作。不仅解决了圩镇长期占道、乱摆乱卖经营难题,还探索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2024年以来,麻布岗镇规划建设美丽乡镇入口通道、美丽示范主街、美丽圩镇客厅、新农贸市场,新建了1个镇校体育共享操场、1个绿美小公园和1条健康休闲步道,规划在农民街、健康步道及空闲地打造3个“口袋公园”。高品质的管理建设为圩镇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让麻布岗镇成为周边乡镇居民安居乐业的首选地。
如今,麻布岗镇开启了圩镇管理精细化、集约化新模式。经过高品质管理,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彻底解决圩镇近二十年占道经营、乱摆乱卖历史性难题,街道变得干净卫生,街道绿植管护有力,专业的灯光管护让圩镇“亮”了起来,赋予圩镇更多烟火气。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了率先在麻布岗镇率先探索“物业圩镇”模式外,作为龙川县工业园区的“后花园”,登云镇为充分保障女性就业权益,由强村公司、“富民工坊”牵头,在辖区内设立“妈妈岗”,为在家育儿的“宝妈”提供灵活就业渠道。目前,全镇共有7家制造业、纺织业类“富民工坊”设置了“妈妈岗”,提供就业岗位近100个,可吸纳100名“宝妈”再就业,真正将“富民工坊”打造成发展之坊、富民之坊、创新之坊、暖心之坊。同时,登云镇还通过“村BA”点燃乡村夜市经济,把工业园企业的招聘信息“搬”到夜市,“办”在晚上。龙川县工业园20多家企业通过“夜市经济”推介,与100多名群众达成用工意向,有效带动群众灵活就业。
此外,丰稔镇通过盘活镇村闲置土地资源,动员外出能人返乡创业,组织本村及周边村的老人妇女从事艾粄、灰水粽、凉粉、月饼、油果、豆糕等客家地区传统小吃生产,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
四都镇则通过“富民工坊”打造“共享直播间”,为返乡大学生提供直播场地、设备以及主播培训等业务。2024年完成主播培训3场共18人次,开展直播带货21场,直播间观看人数42万人次,总销售额129.22万元,实现“小屏幕”链接大市场,联农带农效果明显……在龙川大地,镇域经济澎湃着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本报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丘文敏 袁颖 叶俊延
上一篇:美了城乡 富了百姓 龙川县全力推进城乡风貌和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1995年1月5日,《河源晚报》创刊。30年光阴,一张报纸见证、记录了一座城市的成长。后天,是《河源晚报》三十华诞,这个生日同样属于所有晚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