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多举措推进城乡风貌建设 绘就城乡繁荣新篇章
走进东源县义合镇,村道横平竖直,道路两旁的农房经过外立面改造后,焕然一新,与不远处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图景。自全市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开展以来,东源县高度重视、系统谋划,落实“1110”工作法,深入开展绿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圩镇风貌提升“七个一”建设,加快补齐城乡公共服务短板弱项,城乡风貌焕然一新。
双江镇农房风貌提升改造效果显著。本报记者 刘奇峰 摄
乡村颜值跃升
2024年12月21日,东源县“百千万工程”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暨首批环城郊野经济带项目开工仪式举行,20个项目同时开工建设(其中首批环城郊野经济带项目9个),涵盖道路建设、河道治理、绿化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黄村河(叶潭镇段)碧带建设项目入选2024年省级绿美碧带建设项目名单……
在推进农房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中,东源县立足本地城乡风貌特色,吸收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按照“由表及里、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原则,因地制宜设计了“坡屋顶”“坡屋顶式光伏”“平顶+挑檐”等多种方案,形成全县统一的农房整治提升样式图册,各片区、镇域按照协调统一的原则,对房屋外立面、腰线等颜色进行调整,确保风貌总体协调统一。
在施工过程中,东源县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采取“五步走”的工作思路(即“摸清底数,绘制规划蓝图”“下沉入户,开展建档立卡”“因地制宜,确定设计方案”“民主协商,签订改造协议”“先易后难,加快施工建设”),加强设备、医疗、电力等方面的保障,保各项工作按照目标任务稳步推进;探索乡镇与县国资公司合作的F+EPC+O(投资+建设+运营)模式,扎实做好群众宣传、释疑等工作,强化探索创新,深化“点线面协同提升”的工作思路,系统抓好镇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整体风格协调统一、视觉感官特色明显的风貌提升带。
据统计,去年以来,东源县累计打造入口通道18条、示范主街17条、农房风貌提升2300余栋、圩镇客厅13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20个、美丽河道18条、绿美小公园17个;推动乡村绿化植树31.3万株、完成率达295.3%。持续开展“党建引领齐参与镇靓村洁庭院美”专项行动,加快义合镇下屯村等农村集中建房试点建设,推动全县198个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集中建房圆“安居梦”
乡村既要和美,也要宜居。近年来,东源县以“遏制农村村民削坡建房、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解决农村村民建房困难,集约、节约用地”等为落脚点,积极探索农村住房集中建设新路径,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东源样板”。
据悉,在推进农村住房集中建设过程中,东源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联动、同向发力、全面参与”的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工作体系,选定条件较为成熟的义合镇下屯村、柳城镇下坝村、船塘镇黄沙村、骆湖镇致富村等4个村为试点,快速解决用地、资金等问题;并以镇为关键枢纽,建立“镇主抓、村落实”的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管理机制,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以村为实施基础,成立农村住房集中建设项目理事会,创新将村民在农村住房集中建设中的宅基地分配和房屋建设管理办法纳入村规民约,为项目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东源县创新做好用地规划选址工作,按照“优先利用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闲置建设用地”的原则进行选址,如船塘镇结合用地现状及发展实际,采用“三旧”改造的方式,对村中3500平方米的农用地(原新农村建设及“三清三拆三整治”建设地)进行集中改造,用于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创新做好用地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宅基地退出激励机制,促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自愿有偿退出,实现村集体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有效整合,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提供用地指标;创新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对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的占地面积、停车区、菜园等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并探索将建设项目与乡村旅游等项目结合起来,确保风貌和谐统一、特色鲜明。
为进一步提升建设效能,东源县还充分发挥宗祠、“榕树下议事”等阵地作用,通过闲聊话事的形式向村民讲解周边群众建房的典型案例等,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工作的支持度和参与度;积极探索以“积分制”确定优先认定资格,对得分较高的村民给予优先分配宅基地的资格,实现精准筛选建设对象;完善宅基地审批机制,建立“一个窗口对外受理、多部门内部联动运行”的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联审联办制度,实现村级审核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镇级审批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
如今,走在东源县的各个乡镇,一栋栋美丽又极具设计感的民房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房间布局合理,现代化的家居设施一应俱全,房前屋后精心打理的小花园、小菜园长势喜人,充满着勃勃生机。村民们在温暖舒适的房子里安居,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绘就绿美东源画卷
1月8日,2025年“全民绿化,河力备耕”冬季造林备耕暨东源县县、镇、村绿化工作推进会召开,动员全县上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县、镇、村绿化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奏响了2025年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奋进协奏曲。
绿色是东源最亮丽的底色。东源是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拥有林地面积435.19万亩,森林资源面积达423.77万亩,坐拥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70.48%,空气质量常年维持在国家一二级标准,生态优势得天独厚。
一直以来,东源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着力优化林分、改善林相,激活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动能转换,共同守护生命的绿色、发展的绿色以及民生的绿色,开启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4年,在东源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广泛参与、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下,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县、镇、村种植苗木31.3万株、超额完成下达任务,绿美公路绿化延展369公里,东江湿地—啸仙故里南粤红绿径入选“2024年广东省南粤红绿径名单”,九里湖示范点“三片林”建设提前收官,东源绿色发展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彭冰 修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