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国家高新区打造产业集群,筑牢发展根基 推动园区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
中兴通讯、农夫山泉、今麦郎、龙记、卓翼科技、西可通信等一批龙头企业稳步发展,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白象食品、农夫山泉(三期)等项目已初见雏形,建设如火如荼……2024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认真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面落实市委“138”具体安排,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聚焦制造业当家,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持续深入实施产业集群打造攻坚年等“四个年”活动,纵深推进招商引资等“八大攻坚战”,为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勇挑大梁和勇当标兵,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全力推动园区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24年1-10月,河源国家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20.9亿元,同比增长5.3%;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新引进超亿元项目24个,其中超十亿元项目2个。
河源深圳国际模具城。
培优做强三大产业集群 纵深推进产业集群能级提升
河源国家高新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有关“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结合经济功能区定位,重点打造“1+3”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纵深推进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机械与模具三大产业集群能级提升攻坚战,产业动能持续释放,“制造业家底”更加厚实。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聚焦服务重点骨干企业,全力推动华勤河源项目一期落地投产、西可无人机业务扩大升级、卓翼产品业务纵深发展等,推动以禾望、京泉华、麦格米特等3家A股上市公司为龙头的新能源电子产业集群扩大产能近20亿元。加快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做大电子信息产业承载平台和空间。
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方面,系统谋划“一线三区”(蒸汽管线、中储粮食品深加工园区、预制菜聚集区、水经济产业园)产业布局,推动中储粮等重大项目动工,加快农夫山泉三期、白象等项目建设,推动紫泉饮料、塔斯汀等项目实现投产,成功入选首批省食品工业试点区和省级水饮料及食品特色产业园。
机械与模具产业方面,加大对龙记等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推动乔丰、华益盛、金三维等项目增产扩产,推动钜宝模具等一批汽车冲压模相关企业在跨江片区抱团落户。同时,加快推动模具加工中心、模具零配件集散加工销售街区等产业配套项目建设,全力创建省级机械与模具特色园区。
持续深耕“招商引资”沃土 全面激发园区经济活力
2024年12月,河源国家高新区第四季度经贸活动暨深河合作园区模具产业招商推介及供需对接会举行,现场集中举行了签约、动工、投产仪式,锦汇兴模具等15个项目现场签约,计划投资额20.9亿元;中储粮、农夫山泉等29个项目集中动工、投产,计划总投资101.7亿元。进一步壮大了高新区制造业企业队伍,加快了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的步伐。
近年来,河源国家高新区持续深耕“招商引资”沃土,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招商,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动态更新三大主导产业研究报告、目标企业库等,全力拼经济拼项目拼发展,明确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持续攻坚引进主导产业龙头及产业链配套项目。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建立4支招商队伍并加强招商队伍培训,常态化驻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开展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吸引了一批批优秀企业相继落户,一个个优质项目纷至沓来,逐渐形成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大合力。
据统计,2024年1-9月,累计引进华勤技术、钜宝模具等超亿元项目24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2个。现有储备产业项目145个,其中较为成熟的意向项目54个。科技孵化部分,已累计引进孵化项目52家。在招商对接及合作方面,已完成与中国食品行业协会、四川品饮汇、深圳市高分子材料协会等协会签订招商资源对接协议,对接项目超25个。
聚焦产业环境提升 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2024年12月,河源国家高新区图书馆、工人文化馆和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开放3天超1.1万人次打卡,成为高新区及周边广大职工群众汲取知识、探索未知、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也将吸引更多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安居乐业。
近年来,河源国家高新区着力提质增效,纵深推进产业环境提升攻坚战,系统整合园区现有各种资源,加快启用图书馆、工人文化馆、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园区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民生项目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同时,河源国家高新区不断提升城市配套水平,完善了白鹭岛公园、江滩公园、滨水公园形成江边公园带,打造幸福产业家园,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愿景已然成为幸福实景。
与此同时,河源国家高新区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积极开展河源市稳外贸政策宣讲会、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巡回宣讲会等各类专项政策宣讲活动,继续发挥工业项目服务专班机制以及微信工作群、企业办事联络员机制的作用,强化服务意识,推动企业服务水平与质量提档升级,加快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达产。
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办结企业诉求159项,推动24家企业解决融资10.9亿元,13家科技型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额6924万元,协助企业招聘员工超6000人,5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接下来,河源国家高新区将积极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结合经济功能区定位,全力抓好制造业当家工作,重点在产业能级提升、招商引资突破、项目建设提速、产业空间拓展、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推动园区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坚决扛起全市工业发展主引擎、主战场、主阵地的重任。
本报记者 高雅 通讯员 谢彦
上一篇:青雁返河源 助力“百千万” 河源籍大学生寒假返乡观摩活动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