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百千万工程 > 阅读新闻

因水而美 因“古”而兴 和平林寨提升美丽圩镇品质增强群众幸福感

古村焕新颜,学术赋能乡村振兴。近日,在深圳驻和平县工作队的牵头支持下,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王维仁教授率团队走进和平县林寨古村,开展为期5天的古建筑测绘与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此次测绘工作为古建筑的修缮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也以国际化的视野为本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场以“学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为千年客家古村量身定制“保护+发展”方案,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林寨样本”。

林寨镇发展定位为“文旅特色镇”,镇内有万亩油茶基地、醒狮彩扎、林寨古村等资源禀赋。近年来,和平县林寨镇抢抓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选树培育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提升美丽圩镇品质的主线,有序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镇村面貌、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家住林寨镇圩镇居民陈越真说,开展“七个一”建设后,林寨的环境变美了,也更加宜居了,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了。


林寨镇一角。

客家古镇古韵十足

在林寨镇圩镇入口,客家建筑风格的标识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进入美丽示范主街,风格统一的房屋外立面和广告牌让整条街道焕然一新。林寨镇美丽示范主街总长约850米,已全部铺设沥青路面并规范设置交通道路标识,划定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停车区,共有车位150个。在路灯设计上,取样于客家四角楼建筑风格元素,增设林寨马脊墙造型文化主题路灯35盏,统一规划安装了店招与广告牌196个,抬升人行道路沿,增设树池、垃圾桶、盲道,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根据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要求,林寨镇还对美丽示范主街连片54栋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对沿街商户雨棚、破旧店招、楼顶铁皮棚等进行了拆除,安装了格栅、窗花、披檐,统一了店招,对老旧标识牌、垃圾桶、路灯等进行了新增和更换,并将“林寨古村”特色元素融入到房屋美化设计中,形成了具有浓郁古镇气息的房屋新风貌。聚焦群众“菜篮子”堵点、难点问题,林寨镇将原有农贸市场再次升级改造,以客家传统民居为灵感,用“人”字形屋檐线条装饰,实施外立面美化。内部严格按照“干湿分区、生熟分离”进行划分,设有果蔬、生肉生鲜、副食、杂货等4个区域,共60个摊位,并设有公平秤、数字化公示平台等配套服务设施,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消费环境。“现在市场改造好了,大家都方便啦,车辆也停放得很整齐,在这小镇生活挺舒服的。”林寨镇居民陈东妹说。

“一河两岸”美美与共

新建成的龙舟公园、“河长制公园”也吸引了很多居民休闲,尤其是龙舟公园的狮子头格外引人关注,篮球场、足球场吸引了不少热爱运动的居民。绿美生态小公园依托原林寨中心小学田径场为基础进行升级改造,极大节约了建设成本。小公园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加宽内部道路,栽植行道树,加装护栏和路灯,建设小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空间和健身设施,是林寨第一个灯光球场,为丰富群众的文体生活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因林寨镇有划龙舟的传统,此公园处于浰江(林寨段)河道的中间区域,故又名龙舟公园。

为综合提升浰江(林寨段)河道岸线景观,营造层次丰富的水岸空间,绘制一幅美丽幸福新画卷,已建成约1.5公里的美丽河道。同时,为打造“一河两岸”的自然风貌,结合美丽河道建设,打造形成“河长制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9100平方米,铺设了平坦舒适的沥青步行道,安装了两岸护栏,增设了路灯、垃圾桶、宣传栏等,保障行人夜间出行安全,并建设有停车场、公园绿化、休闲健身等设施。

助力特色文旅与美丽圩镇深度融合

记者了解到,和平县林寨镇典型镇选树培育建设工程项目,立项投资总金额为9971万元,由央企中铁九局助力建设,项目围绕“1+4+7+9+N”规划要求,并结合林寨古村四角楼特色与客家文化,谋划实施了11个子项目,其中“七个一”工程已全面竣工,完成投资额4107万元。王维仁教授及其团队以“百千万工程”为指引,聚焦古村四角碉楼、巷道水系等建筑肌理测绘,同步挖掘醒狮彩扎、席拳棍法等非遗民俗,探索“活态保护”新模式——既守护建筑原真性,又注入现代功能,如将旧会堂改造为村民活动中心,让历史空间“重生”为乡村振兴载体。

在调研期间,王维仁教授及其团队与林寨镇领导及工作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双方就古建筑活化利用、非遗旅游线路开发等领域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表达了未来深化合作的意愿。王维仁教授团队建议,可以利用测绘数据优化圩镇空间布局,在修复四角碉楼等标志性建筑的同时,完善公共设施与文旅配套,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林寨镇表示,团队的研究成果将转化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的“数字底盘”,通过连片保护开发、风貌提升规划,推动“一村一品”特色文旅与美丽圩镇建设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发展动力。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紫金县全力打造新型为农服务体系 实现多方受益多元共赢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