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劳动催开创意之花

很多年以前,我们一家人下地掰玉米。那时的劳动方式很简单,每个人背着竹筐在田里掰玉米,掰满一筐后便把玉米背到田头的拖拉机车斗里。其实掰玉米不费事,三下两下就掰一筐。但因为地头特别长,我们的时间和体力都浪费在背玉米上面,这活儿干得很吃力。

父亲琢磨了一会儿,想到了个办法。他砍掉玉米秸,在田地中整出两块空地,让我们把掰下来的玉米就近倒在空地上。这样的话,我们不用跑长长的路去倒玉米,节省了时间和体力。父亲则负责开着拖拉机把空地上的玉米收起来。

这一番操作,让我们的劳动效率提高了一倍还多,父亲为此颇为得意。后来邻居们纷纷效仿我们的做法,父亲更得意了。他对我们姐妹三人说:“干活不能埋头傻干,要多动脑筋想省时省力的好办法。手上干着活的时候,脑子也不能闲着,干着干着就能想出好点子。”那时父亲还不能说出“创意”这样的词,但他表达的意思非常明确:劳动催开创意之花,创意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后来,我在外参加了工作,不再做农活,但我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工作的时候善于开动脑筋。那时我经常为单位写一些材料,有的同事对我说:“写材料不难,每年都是那点事,你可以把以前老同事的材料拿过来,然后加入点今年的内容,这样多省事。”这样做倒也省时省力,但跟父亲当年说的省时省力不是一个概念,父亲说要自己动脑筋想出好办法。如果照搬老同事写的材料,我会越来越机械麻木,脑子也会因此锈掉。所以我写材料的时候,完全不看别人写的内容,都是自己写。这样写着写着,我摸索出一些门道。我发现写材料不像外行人想的那样,有套路有方法,一份好的材料是写作者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我把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都记录在本子上,尤其是突然间萌生的小创意,总让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欣喜。不久后,我的工作越做越顺手,领导对我的评价很高,说我写的材料没有套话,很扎实也很有新意。

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对劳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劳动不仅是生存的必需,更是创意的沃土。现在有两个词很流行,一个是“打螺丝”,一个是“搬砖”,指的是有些人做简单、重复、机械的工作。我觉得这两个词很形象,表现的就是那种麻木的劳动状态。劳动过程中如果没有创意出现,劳动的价值是要打折扣的。我认为无论从事何种劳动,只要你善于开动脑筋,就能收获很多意外之喜。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小创意,能够提高劳动效率,也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我现在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努力把劳动状态调整到最好,力求有点小创意。

小创意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而大创意可能影响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无数次水稻种植的劳动中,发现了杂交水稻的优势。他怀着让人们远离饥饿的梦想,不断努力研究,最终成功了。这样的“大创意”,让全世界人民受益。

劳动是创意的基石,创意是劳动的升华。劳动的美好,在于既能创造价值,又能催开创意之花,收获丰硕之果。当你辛苦耕种的时候,当你灯下疾书的时候,当你敲击键盘的时候……都可能是创意之花绽放的前奏,请耐心等待,请用心揣摩,你一定能够嗅到芬芳之味,尝到甜美之果。

作者:马亚伟






上一篇:劳动是岁月的礼赞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