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发现清代义军首领古墓葬遗址
反清庭暴政揭竿而起
据《河源县志》记载,清咸丰元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并定国号为太平天国。次年(1852年),河源县境内爆发大规模的反清农民起义,起义军首领杨石秀在黄土岭揭竿起义,短时间内聚集了几千人,建立农民武装,反抗清政府的压迫,并率众攻打河源、龙川等地县城,占领河源县城80余天,取得一定的规模和影响。
灯塔镇黄土岭村下的承前村,为杨姓传统聚居地。杨石秀是否为该村人士?史料没有记载,该村杨氏后裔称,以前文史部门调查时,以证据不足予以否认。近日的文物普查过程中,当地文物普查队从当地的《杨氏族谱》找到依据,杨石秀原名杨应秀(1808-1855年),河源灯塔承前村人,1855年,在清政府和地主武装的镇压下,杨石秀被杀害,次年,其部下后来辗转加入在广东、江西边境活动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队,编为“粤东花旗”的一部分。
起义故事仍在流传
通过在当地村民中展开的调查,文物普查队还在承前村发现了杨石秀栽植的百年古榕和其故居留下的一扇残墙以及练兵场遗址。日前,记者在古墓葬现场看到,杨石秀的墓葬是一处用黄土堆成的很不显眼的坟墓,现场仅有一块墓碑,立于清光绪年间。
在承前村,不少上了年纪的人还能讲几段与起义有关的故事,杨石秀的玄孙,86岁的杨维辉说,小时候听老辈人讲石秀公祭“五面旗”起义的事情,说的是五面旗子起来了四面,其中“谷”旗没有升起,导致起义最终失败;还有将铁耙放在河沟里,不仅不下沉,反而逆流而上等故事。
村头一块长满荒草的开阔地,据称是当年的练兵场。
或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杨氏后人告诉记者,根据族谱记载,出生于广西梧州的太平天国早期将领、东王杨秀清祖辈就是从河源迁徙过去的。杨氏后人怀疑,河源地区的起义与前者是有联系的,是响应前者的一种行为。
杨石秀的古墓葬为何只是有碑土坟,东源县文物普查队队长肖红星说,这可能与当年清兵镇压起义军后,杨石秀死后被族人偷偷将尸体埋葬在当地山岗,为防清兵掘墓,所以才匆匆用泥土埋葬,不敢对外声张,致使古墓葬直至今日才被文物普查队发现。
肖红星说,该县现已将杨石秀古墓葬和其故居遗址初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于杨石秀当年领导的河源农民起义军,是否与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领导的起义军有关联,尚待有关部门作出进一步的考证。 本报记者杨明青 张安定
更多精彩请登录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18739&highlight=%2B%BA%D3%D4%B4%CA%D3%BE%F5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