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花灯节昨开幕 小巧精致不怕雨淋的花灯首次亮相
本报讯(记者 蒋安春)九连山下春意浓,龙腾虎跃闹花灯。昨日上午,连平县忠信镇忠信人民广场四处张灯结彩,一片歌舞欢腾,近万名群众聚集到这里,共同庆祝广东连平第八届忠信花灯节隆重开幕。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市委书记陈建华,市委常委刘嘉文,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善平等为花灯节开幕。
据悉,自1999 年以来,连平县已先后成功举办了7 届忠信花灯节,而本届花灯节是历届花灯节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届,其为期5 天,内容丰富多彩,有客家风情大型文艺表演、13个乡镇民间艺术大巡游、客家民俗表演、升灯仪式、千席大宴、花灯展、猜灯谜游园活动等。
开幕式上,吴善平在致辞时指出,以“花灯为媒,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主题,忠信花灯节已成为展示客家传统工艺,弘扬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提升了连平的知名度和人民的文化品味,已成为连平、河源,乃至整个客家地区一个靓丽的文化品牌。
顾作义说,忠信花灯节既是一个节日的盛会,也是一个文化的盛会,希望连平县委县政府能把这个文化品牌越擦越亮。他提出,连平县要以举办花灯节为契机,加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花灯为媒,以花灯节为平台,广交朋友,促进招商引资和旅游业发展;大力推动忠信花灯朝产业化方向发展,提升其工艺制作水平,加大科技和文化含量,做大做强花灯产业。
昨日上午,广东连平第八届忠信花灯节开幕,来自连平县全县13 个镇的13 支民间艺术队伍在开幕式后进行了民间艺术大巡游,展示了该县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本报记者 蒋安春 摄
忠信花灯工艺品试产 在产业化上迈出了第一步
本报讯(记者 蒋安春)昨日开幕的广东连平第八届忠信花灯节上,一种小巧精致,不怕雨淋的花灯首次亮相,引来了众多观赏者的“追捧”。记者了解到,这种有别于传统忠信花灯的花灯品种,是忠信花灯向工艺品方向转变的成果之一,也是忠信花灯在产业化上迈出的第一步。
三类型工艺品已试产
连平县文化局局长吴旺宜告诉记者,首次亮相的该品种的花灯是忠信花灯的首批工艺品之一,共有龙灯和凤灯两个品种。这种新花灯,在材料的选用和工艺的制作等方面采取现代的技术手段,既保持了传统花灯的原汁原味,又解决了传统花灯不防水、容易变形、不易携带等缺点。而且由于它是可拆装的,市民可以自己动手拼制花灯。
吴旺宜透露,忠信花灯已有三种类型的花灯进行了工艺改良,目前正处于试产阶段。除了上述的一种类型,另有一种为用钢架和绸布制作的大型花灯,适宜放置在户外,目前已有8 个品种试产;还有一种为仅10 多厘米高、塑料制成的“袖珍型”花灯,目前已有2 个品种试产。
年内可投入市场
据介绍,早在去年4 月23 日召开的忠信花灯研讨会上,连平县就提出要把忠信花灯推向产业化,使花灯走进千家万户。随后,该县发动企业参与到忠信花灯的开发中来,并选定了一家企业对忠信花灯的工艺品进行投资开发,有关部门对其在制作花灯上进行技术指导。
对此,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罗学光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忠信花灯是一种融合多种艺术,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十分适合作为工艺品开发,连平县应大力推进忠信花灯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吴旺宜表示,该县将继续对忠信花灯在造型、材质、工艺上进行改良,开发更多更好的适宜市场需求的花灯品种,并力争创办一家本土企业来制作忠信花灯的工艺品,争取年内让忠信花灯进入市场。
改变传统传承方式
忠信花灯要走产业化之路,势必要改变传统的家庭式的传承方式。
据介绍,目前,连平县被省里认定的花灯传承人只有3 人,而且年纪都已较大,从保护及传承花灯的角度出发,需要更多人加入花灯传承行列之中。以前,忠信花灯的传承主要在家族之间进行,制作工艺尽管有不同,但缺少交流。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改良忠信花灯,连平县文化部门近年来已举办过多期培训班。昨日,记者在忠信花灯节开幕仪式现场了解到,在此次花灯节后,连平县将再次举行一个约 50人参加的花灯制作工艺培训班,并请3 个花灯传承人授课,让更多的人学习到不同的花灯制作工艺,从而进一步提升花灯制作水平。
记者还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除了办培训班,连平县还将在忠信镇周边建立示范基地,整理不同风格的花灯,让忠信花灯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43871&extra=page%3D1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