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或将实现对用人单位的实时监控
“接到群众投诉举报,监察员到现场查看情况,无法现场解决的问题将被带回。在案件办结前的空档期,事件极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升级。” 日前,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劳动保障领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传统处理方式存在滞后性,随着我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这种处理流程将被打破。
据悉,我市年内或将通过市级“两网化”指挥中心实现对用人单位动态的实时监控,实现劳动保障监察方式由被动反应式监察向主动预防式监察的转变,构筑一张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网”。
“网络化”变被动执法为主动出击
“执法人员赶赴突发事件现场后,单兵设备可将现场情况实时传输回指挥中心,相关领导及负责人在指挥中心平台对事件处理进行远程调度指挥,使事件在现场得到妥善解决,防止事件二次升级。”劳动保障监察员所说的“单兵设备”,大小等同于手机,配有外置纽扣式摄像头和蓝牙耳机,可随身携带前往现场。
监察员告诉记者,现场执法情况不仅能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还能实时储存在服务器,数据信息实时导入省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直接供省厅调取。此外,“网络化”全面搭建市本级劳动监察机构平台,所有监察人员都能通过内网登陆系统,一旦预警监控提示情况异常苗头,可立即实施动态管理,执法人员变被动执法为主动出击。
截至目前,我市“两网化”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已累计采集用人单位基本用工信息1335多户。我市与省、下辖县区、乡镇的政务网络覆盖,网络连通率达100%,达到数据信息实时导入省厅劳动监察信息系统的要求。
132个网格实现纠纷网格消化
据了解,“网格化”是劳动保障监察以网格为单位,实时采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信息,动态监控网格地域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跟踪及时的网络覆盖系统,将网络预警问题网格消化。目前,全市已划分为132个网格,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监控网。
据悉,为实现网格动态监控,我市还公开招聘了15名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目前,他们已在用人单位一线执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截至11月底,全市共检查用人单位12341次/户,受理和处理各类举报投诉案件1120多宗,同比上升30.9%,涉及人数11470人,追回劳动者被拖欠工资等1.04亿元,同比上升122%,案件结案率达98%。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繁荣稳定的有力保障。据以往经验,岁末年初是劳资纠纷案件的高发、频发期。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劳动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已跟省厅劳动保障监察系统完成衔接,网络平台正在测试、调试、试运行中,平台搭建完善后,将形成全市联动的应急指挥平台、全市统一举报投诉受理系统、全市企业统一守法信息监管系统和全市联防联动欠薪防治信息系统,企业欠薪逃匿等恶性劳动违法案件及矛盾激化的劳动者聚集上访事件等将得到有效预防和遏制。
相关链接:
●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包括“网络化”和“网格化”,是省在我市部署开展的改革试点项目之一。
●“网络化”:依托劳动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银行、工商、公安、经信等部门互通共享企业信息,一旦企业工资发放、社保缴纳等出现异常,执法人员就能收到来自预警监控系统内的提醒。系统内置劳动者互联网举报投诉系统,只要劳动者能上网,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上网进行投诉举报,为劳动者随时随地举报投诉企业违法用工行为开辟绿色通道。
●“网格化”:对用人单位进行网格划分,细分责任片区,责任到人,形成覆盖城乡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监控网,通过动态监管实现小事不出格。
见习记者 杨金萍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