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慰英灵——河源紫金抢救维修烈士纪念设施侧记
我市散落各地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有待修缮。
核心提示: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一个烈士,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一个英雄,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先烈,可谓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值得永远铭记和珍藏。上个月初,革命老区紫金县苏区镇零散烈士墓迁葬工作结束——境内108 座零散安葬的烈士忠骨,全部迁入镇烈士陵园集中安葬,统一管理。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市展开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并将所有栖身荒野的烈士遗骸集中归葬于烈士陵园。昨日,市民政局优抚科科长曾春红表示,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完成后,我市将着力探索长效管理保护机制,将整合后的烈士陵园和散葬烈士集中安葬地统一管理,或确定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并划定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不断推进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为了先烈的荣光
由于战争年代环境恶劣,我市牺牲的烈士大部分就地安葬,所以形成了大量的零散烈士墓。这些零散烈士墓历经多年风吹雨打,或破旧失修,或散落于田间地头,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以苏区镇为例,该镇有姓名记载的108 位烈士的遗体、遗骸零散地葬在辖区内的山头、路旁,有的建起了墓碑,有的非常简陋,甚至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急需修缮和管理,并加以抢救性保护。
“国家繁荣、百姓幸福之时,如果还让烈士遗骨散落各地无人管理,作为后来人,我们会深感不安。”曾春红说,所有为国捐躯的英烈,都应有容身之所,都该享受应有的冠冕与荣光。为此,我市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访,对散葬烈士的姓名、性别、籍贯、牺牲时间、牺牲地点、安葬地点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按照“立足现状、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各具特色” 的原则,重点规划了7 个零散烈士墓集中安放管理点。
从去年7 月份起,苏区镇开始对全镇108 座零散烈士墓集中迁葬到革命烈士陵园,截至上月初全部完成。如今,这一革命烈士陵园已形成以 “褒扬烈士、教育群众”为主,集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据介绍,包括苏区镇烈士陵园在内,我市7 个零散烈士墓集中安放管理点已基本建设完成,共投入烈士纪念设施抢救维修资金1992 万元。
为了烈士不被遗忘
在零散烈士墓集中安放管理点建设工程中,紧邻苏区镇的紫金南岭镇也不甘落后。该镇修建了镇级烈士陵园,让80 余位烈士“回家”。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受到海丰县 “农民王”彭湃的革命思想影响,靠近海丰的南岭当地革命斗争也如火如荼,有33 位南岭儿女英勇捐躯,占整个紫金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烈士的半数。
据史料记载,广州起义失败后,中共中央给广东省委指示信中,要求海陆丰宜采取积极进攻策略,促进土地革命深入海陆丰工农群众之中,东向惠来、普宁,北向兴宁、五华,西向紫金、惠州谋宽广的发展。为此,1927 年1 月18 日,董朗率领的红二师包围了紫金反动堡垒南岭。19 日,红二师先后攻破了钟汉平的裕燕楼、裕福楼和钟坤记的德馨楼,取得了二师成立以来第一个攻坚战的伟大胜利。
为褒扬先烈精神、传承红色遗产,我市除了一些县镇外,一些村也积极兴建烈士纪念碑,让散落各处的烈士再 “聚首”,尤其是一些革命老区村。和平县林寨镇明星村可谓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明星村退休干部陈春田等乡贤积极倡导和支持,又多方筹资,兴建了村级革命烈士纪念碑。该纪念碑耗资 20 万元,主体工程已于今年1 月30 日完工,目前进出纪念碑的道路也接近完工,成为全村永久性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除建纪念碑外,该村还计划兴建烈士纪念亭。
不仅仅是告慰英灵
“陈水喜,1920 年12 月出生,党员, 1946 年9 月参加游击队,1947 年12 月被捕后杀害于林寨街头,牺牲前为九连山区人民自卫总队大林队交通员;陈汉浪,1946 年10 月参加翻身队,1948 年1 月被捕杀害于林寨街头……”说起明星村“一村七烈士”,从小听着烈士故事长大的退休干部陈春田如数家珍。
他说,明星村是当时河西游击队和地下党的重点活动地区和驻扎据点,红色革命思想得以传播和渲染。自1840 年起全村先后有120 多位进步青年参加了红色游击队或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有7 位革命烈士。解放初期,明星村被称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革命老区村庄。
对这7 位烈士,陈春田很敬仰,一直以明星村为荣,也希望后代以明星村为荣。一直以来,他有一个心愿,就是想让先烈精神,能够像影响他一人,在村民中代代相传。“这次为7 烈士修建纪念碑,完成了这一多年的心愿。不仅仅是告慰英灵,更重要的是让村里人都能记住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陈春田说。
为烈士立传,让后代敬仰
为烈士立传,让后代人永远敬仰,是很多人的心愿。陈春田说,条件成熟的话,希望能把这明星村7 位烈士的英勇事迹整理成册,让后人学习以铭记。
记者了解到,连平塔岭烈士墓园安葬着 167 名革命烈士,他们都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斗争胜利而英勇牺牲的烈士,每一位烈士都有一份完整的个人档案。据了解,为把每个烈士的英雄故事记录下来,连平县8 位离退休干部,分赴连平、和平、东源等县 13 个乡镇,走访了150 多户烈属家庭,历经半年的时间终于将167 名烈士生前和牺牲后的详细资料整理出来,这也成为了后人了解革命先烈光荣事迹的教材。如今,塔岭烈士墓园已经成为和平年代,人们瞻仰英雄和坚定信仰的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
“让先烈之灵,浇铸我们奋进之魂,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曾春红说,为更好地纪念先烈,除了修建烈士纪念设施外,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挖掘烈士的英勇事迹,整理成册。不过,目前这项工作显得有些举步维艰。
“巍巍碑矗耸云天,岁月悠悠话当年;九连山上风雷激,东江河畔战旗妍;五番克敌军威壮,一立政权磐石坚;烈士英风垂青史,人民世代记心田。”这首《人民世代记心田》刻在东源上莞革命烈士陵园。上莞革命烈士陵园里安葬了40 位革命烈士,其中大人岭战斗牺牲的13 位烈士就安葬在这里。诗作者、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河源市区老战士联谊会副会长陈速影说,一直想为这里安葬的40 位烈士立传,由于受资金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一直未能成行,引以为憾事。
今后将加大保护力度
据悉,我市在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方面,对纪念碑、亭、塔、馆、堂、雕塑等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实行就地保护,原地修缮,恢复原貌。对破损严重又不适宜长期就地保护的墓,尽量搬迁至烈士陵园。属于文物部门保护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在与文物部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妥善保护。
曾春红说,这次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主要是建立集中安置点,以供人们开展纪念活动,究竟修整后如何管理,目前省里暂无明确的规定。就拿烈士陵园的维护来说,目前我市除河源市革命烈士陵园享有国家及省专项经费补贴外,其他的都是依靠市、县、镇等自筹解决。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市,已建成的烈士纪念设施后续维护工作显得捉襟见肘。
曾春红表示,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大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宣传功能,使其真正起到“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作用。同时,烈士纪念设施作为重点红色旅游资源被加以保护,成为当地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正逐步成为集教育、纪念、旅游等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关链接
我市烈士知多少?
市民政局优抚科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市有烈士纪念设施1975 个,其中烈士墓1863 个;纪念碑、亭、塔等有112 个。全市已纳入系统管理的烈士有2501 位,其中紫金县最多,有 708 位,龙川县660 位,和平县398 位,东源县 339 位,连平县308 位,源城区88 位。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中,紫金县有481 座墓、40 个纪念设施,东源县有426 座墓,龙川县有289 座墓、 30 个纪念设施,和平县有273 座墓、1 个纪念设施,源城区有120 座墓,连平县有93 座墓、5 个纪念设施。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