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融资不再难 制定政策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核心提示: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数量惊人,但在经济下行的惊涛骇浪中,中小微企业又是最“弱不禁风”的群体。7 月份,广东省连续出台两套指导意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稳定该群体。记者昨日获悉,我市有中小微企业 13000 多户,为解决企业当前最难的融资问题,市有关部门正在制订相关政策,力求撬动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这些企业。
省“十八条”助中小微企业融资
投融资难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7 月初,我省出台了《关于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从平台建设、政府基金支持、增信支撑、政府服务等七个方面提出18 条措施,加强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建设。
对企业来说,《意见》中的18 条措施条条都是干货,而我省将建立省级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以打破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瓶颈、鼓励各地设立一批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各地级以上市分别建立1 到2 家政府主导的中小微企业政策性担保或再担保机构等,均是《意见》的亮点所在。
《意见》中还提到,2015 年至2017 年,省财政将统筹安排66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开展股权投资,安排支持小额贷款、担保、风险补偿等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中小微企业投融资。
省“十八条”实施给中小微企业带来的惊喜尚未退去,7 月28 日,省政府又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培育市场主体、减轻企业负担、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促进小微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融资难困扰我市中小微企业
河源经济总量偏小,然而河源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并不少。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近几年来我市的中小微企业数量不断增大,每年都保持稳定增长,去年的增速更是达到了15.2%。据统计,我市目前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已经有13000 多户,主要分布在商贸服务业、农业和工业领域。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中小微企业注册门槛降低加快了企业数量的增长,但我市的中小微企业规模普遍很小,如在2013 年,我市年产值超亿元的中小微企业仅有181 家。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影响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因素,有融资贷款难、税费压力大、用工成本高等方面,其中影响最大的,依然是融资问题。
据透露,截至今年5 月底,我市在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的中小微企业 2025 家。也就是说,能够获得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支持的中小微企业,尚不到总数的 16%。而据估算,全市中小微企业每年对新增贷款的需求为150 亿元,实际上中小微企业每年可获得的贷款额仅为100 亿元左右,最多也不超过120亿元。
将出台政策改善融资环境
中小微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据了解,我市目前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主要依托“三个50”工程、“三个100” 工程、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等大型工程的相关配套政策。面对当前形势,我市又在着手制定新的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目前该新政已形成征求意见稿。
据透露,此次我市制定的新政最大的两个特点是能够有效改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并全面打通涉企服务“最后一公里”。其中,将通过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建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建立还旧借新“过桥”资金池等6 项措施,撬动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中小微企业。在打通涉企服务“最后一公里”方面,新政要求落实税收优惠、清理涉企收费项目、规范中介服务管理、减轻企业用工负担等,为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本报记者 黄冉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