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收集能力
本报讯 记者 黄冉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大于天,但自然灾害、疾病疫情等突发事件往往不期而至,一旦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才能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记者获悉,面对当前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我市今年将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探索建立“互联网+应急管理”,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线索和苗头性、趋势性、隐忧性信息,提升情报信息的收集能力。
昨日,全省召开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暨应急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今年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部署。省长、省应急委主任朱小丹表示,今年各级应急相关部门要坚持常态与非常态并重,切实加强自然灾害防御工作,全力强化安全生产,有效防控流行病疫情等,当好公共安全的强大靠山。
记者从我市随后召开的贯彻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方面存在风险。以自然灾害为例,去年我市因洪涝灾害倒塌房屋50 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7万亩,全市直接经济总损失3700余万元。而根据省三防办日前的预测,目前厄尔尼诺事件在持续时间、累计强度、峰值强度均达到历史最高,我市局部小流域今年还可能出现50年一遇特大洪水,并伴随有较严重的局部性城市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
市长、市应急委主任彭建文在会上要求,今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围绕“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这一目标,以推动应急管理精细化为核心,以能力提升、源头治理、社会参与为重点,以提高应急管理科技支撑水平为保障,推动应急管理创新升级,重点做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健全应急管理社会共治体系、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等工作。
彭建文强调,今年必须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建立健全较大、重特大突发事件新闻共享机制、信息获取联动机制,探索建立“互联网+应急管理”,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线索和苗头性、趋势性、隐忧性信息,提升情报信息收集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信息研判,对敏感信息、预测预警信息、可能引发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以及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信息,不受分级标准限制,加强分析研判并及时报告,增强信息先导和决策支撑作用。
新闻1+1
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230余万人
本报讯 记者 黄冉 记者昨日获悉,去年我市加强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避护场所、应急救援队伍等建设,应急保障能力有效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应急避护场所430 个,总面积338万平米,可容纳230余万人。
据了解,除了充足的应急避难场所,我市还建设了92 个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储备的应急物资总价值约1.2 亿元;建立了349 支应急救援队伍,250 支基层信息员队伍,总人数超过了25000 人。据初步评估,我市应急保障储备能力基本满足应急实战工作要求。
据悉,去年我市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要求,编制修订了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强化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截至目前,我市编制、修订了26 个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各类应急预案累计达1 万多个。同时,我市去年还在全市范围内排查整改了风险隐患2405个,整改率100%。
去年,我市发生了一些突发事件,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处置了“6·19” 粤赣高速公路城南互联互通桥梁断裂事故、 “10·24”市区客家文化公园儿童凶杀案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能力明显提升。
上一篇:今年将安排400 万 知识产权专项资金
下一篇:张文率队调研河源教育工作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