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年底规模有望达3000头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蓝塘猪是广东省地方优良保护品种,我市针对蓝塘猪保种扩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记者昨日从蓝塘猪保种主阵地——蓝塘猪保护与开发项目核心保种场了解到,经过一年的引种,目前包括蓝塘母猪在内,种猪存栏量已达300 余头,预计到明年年底,总存栏量可达到3000 头的规模。接下来,我市将按照“资源保护场+扩繁场+专业养殖户”的运作模式,充分带动农户养殖蓝塘猪,让皮薄肉嫩、鲜甜香滑、众口皆碑的蓝塘猪走上更多深圳人的餐桌。
据紫金县志记载,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紫金县农户就开始饲养蓝塘猪,曾经养猪数量大为可观,光产仔猪就有21 万余头。1978 年,蓝塘猪还被国家列为“中国种猪”之一。上世纪70 年代到90 年代初,蓝塘猪存栏约 3.8 万头;90 年代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蓝塘猪的保种和开发工作停滞不前,蓝塘纯种公猪最少时数量仅剩7 头,品种资源濒临灭绝,保种与开发工作迫在眉睫。
2011 年底,我市出台了《蓝塘猪产业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了从2012 年起,市政府连续5 年每年安排100 万元扶持资金,用于蓝塘猪保种、开发、利用、精深加工和树立品牌,打造国家级蓝塘猪保种基地。昨日,市农业局副局长、畜牧兽医局局长叶发兴告诉记者,通过实施《蓝塘猪产业振兴工作方案》,目前我市蓝塘猪保种比较成功,蓝塘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也已完成建设。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还将密切与国家禽畜遗传资源委员会等机构合作,加快蓝塘猪提纯复壮工作进度,争取在2 至3 年内完成蓝塘猪纯种基因库的构建。此外,针对当前深圳帮扶河源的契机,负责蓝塘猪保护与开发项目核心保种场建设的东瑞集团表示,将以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为核心,利用科学养殖技术,提高蓝塘猪的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开拓品牌市场,延长产业链条,尽快让更多的蓝塘猪走出河源,走上深圳人的餐桌。
上一篇:筹议成立民营医院协会
下一篇:河源5年实现电商服务"村村通" 带动更多人关注电商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