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打好青山绿水与岭南文化牌

本报讯 记者 刘曦 昨日,市委中心组举行专题(扩大)学习会。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可石教授作客“河源讲坛”,作题为《青山绿水,人文河源》的专题报告。

作为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权威专家,陈可石曾主持完成杭州、西安等国内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为提升河源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市委、市政府决定聘任陈可石为河源市城市规划设计总顾问,市委书记张文为陈可石颁发了聘书。

道路布局要“窄马路密路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的建设成为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报告会上,陈可石结合专业知识、工作实践和具体案例,深入解读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阐释了未来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他指出,中国城市的发展建设要以保障宜居的城市环境为基础,在规划上要以人为本,可以通过挖掘地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质,创造生态与文化共荣的城市空间形态提升规划水平。特别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

同时,陈可石还强调了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可以通过优先开展城市设计,从城市形态、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对城市进行综合性三维控制,进而实现保护自然格局、传承历史文脉、规范空间秩序、引导建筑风貌、提升环境品质的目的。

佗城可做成丽江式旅游小镇

报告会上,陈可石还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田园城市的内涵特征,以及客家文化与岭南传统建筑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意义。“河源的水是最好的水,河源的山是最漂亮的山。”他指出,现在全中国都在关心生存环境的时候,河源要做好宣传,打响“青山绿水源头”的名声。

在传统文化与建筑的保护和开发上,陈可石指出,岭南地区是客家人起源和形成的地方,国内和国外各地的客家人,其祖辈都与岭南地区有着渊源关系。河源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且,河源民居建筑皆是以宗族、家族为单位的住宅群,建筑形式包括围龙屋、四角楼、四合院、吊脚楼等,是对岭南传统建筑的延续与传承。他建议河源打好生态牌、人文牌,把生态、人文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陈可石特别指出,龙川佗城是秦朝岭南四大古邑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岭南历史上建制最早的一个县,属“岭南第一古镇”,被誉为“世界客家古邑、岭南文化名城”。“南越国作为早期广东重要的历史阶段,佗城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陈可石认为,龙川佗城历史悠久,古迹颇多,经过精心规划,完全可以做成大理古城、丽江古城、英国约克古镇那样的文化旅游小镇。

新闻1+1

陈可石建议我市推进轨道交通

连接并融入“大深圳”

本报讯 记者 刘曦 前日,市委书记张文会见了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可石教授一行,双方就推进我市城市发展与建设进行了交流。陈可石建议我市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积极融入 “大深圳”。

张文说,目前河源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现代城市、“未来”城市还有很大差距,希望陈可石教授能够多来河源“上上课”,给河源全市领导干部“洗洗脑”,并结合河源的生态优势、森林优势、人文优势以及历史优势,为河源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陈可石表示,河源要对未来有更好的想象,国外很多地方比如英国约克郡、日本北海道等,都跟河源的情况很接近,过去很 “贫穷”,但现在很“富裕”。河源可以从这些地方的成功经验中学习吸收一些新理念,跳出传统的开发模式,通过注入新理念,把生态、旅游、农业、文化等各种优势资源调动起来,走出河源特色发展新模式,把过去的“贫穷”变成今天的“富裕”。陈可石还建议河源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和尽快筹建机场,积极连接并融入“大深圳”,借力周边实现自己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


上一篇:北大教授陈可石为龙川佗城开发“传经送宝”
下一篇:被赋予新内涵的河源“三赛”建设,你怎么看?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