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塘与一个村的故事
汶水塘,村民们的乐园。
漳溪中联村,面积不大,然其不俗,因其拥有两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远近闻名,继漳溪汶水塘捕鱼节之后,“扛阿公”节(显烈将军巡游节)也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这些与一口塘不无关系。
午后骄阳似火,知了呆在树丛中不知疲倦地叫着,清澈见底的泉眼无声地流进汶水塘里。十亩见方的塘面水平如镜,偶尔可见一些鱼儿在水草丛里轻盈地游着。蓝天丽日之下,那围塘而建的几栋黑瓦屋顶老屋在周遭黑白洋楼簇拥下,愈发显得苍老,其墙,其瓦,其木构件,无一不散发着质朴而古老的气息,与汶水塘边的古槟榔树共同守护着中联村周氏近300年来的历史。
塘因人而兴,人因塘而旺。时间从来就是一片迷雾,关于中联村的周氏族姓迁徙至汶水塘,如何发达,汶水塘如何与村庄共兴同荣,这些故事,最佳讲述者当属今年83 岁的周伟青。周伟青,土生土长的中联村人,周氏友信公系下20 世祖。
塘与风水无关
一般在客家古民居中,祠堂前多有一口半圆形的水塘。而这汶水塘却与风水无关。周伟青讲,以前这里不叫汶水塘,也无塘,原是一道坑沥,有几十处泉眼向外泛水,两边长满芦苇,旧称萝笛坑。周氏先祖友信公迁居此处后,依坑而居,遂发动族人截坑筑坝,蓄水为塘,故称汶水塘。后周氏族人人丁兴旺,塘也越挖越大,成了如今十亩见方的规模。
据周氏族谱记载,周氏106 世祖宗贵公由江西赣州府石城县慈塘坑迁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开基,至109 世永茂公生有七子,枝繁叶茂,分别迁居广东惠州、嘉应州及河源、连平等地,其中110 世友信公迁居河源漳溪汶水塘,依着一池清洌洌的泉水开始了这个家族的另一次繁衍。水好,地灵,人杰,历经300 多年的岁月沧桑,现如今汶水塘周姓人口已近3000人。
周伟青经过多方考证,从1644 年算起,在民国建立前的1912 年,中联村一直以汶水塘为名,达268 年之久,全称为大清国广东道州府河源永顺都骆湖约漳溪甲汶水塘。不过,由于战乱等原因,围塘而居的周氏族人在1949 年解放以前,总人口不足1000 人。据1948 年春土地革命统计是987人。
汶水塘的美丽传说
汶水塘的出名大多缘于这里出产的鱼。百度百科载,漳溪畲族乡有恒温泉水塘(汶水塘)1个,恒温18℃,终年不干,十分适宜养优质淡水鱼。汶水塘塘面面积有10 亩,水深达到2 米,是养鱼的好地方。由于这塘里养的鱼好吃,无鱼腥味、还有油、味道清甜。不管是鲤鱼、鲩鱼,都不同于其他村庄的鱼。中联村农户家门口都有一口鱼塘,水全都是从汶水塘引水的,专门养鱼。
在漳溪,汶水塘与黄龙岩、井背、上蓝、下蓝一样,都是古地名。黄龙岩、汶水塘有如漳溪畲族乡的两颗明珠,相互辉映。当地老百姓讲,提到黄龙岩,就不能不提汶水塘。为啥?这其中有一个缘故。据周伟青讲,当黄龙岩洞里还有水的时候,村里人在黄龙岩往里面倒了一竹筐稻壳,三天三夜之后,这些稻壳从汶水塘里面泛了出来。传说归传说,不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地质队曾勘探过这一“奇事”,得出的结论也是黄龙岩之水与汶水塘一脉相通。
中联村民认为,这汶水塘是小黄龙的 “龙脉”。村里人都加以细心保护,怕污染池水,垃圾从来不往汶水塘里面倒,这已形成百年不变的习惯。年复一年,冬去春来。几百年来,汶水塘就如此以一汪深情,养育着一村百姓,养育着一池活鱼。几百年来,中联村人就如此靠着这汶水塘每年收获一次肥鱼,收获一次快乐。
“捕鱼节”名动四方
不过,让汶水塘最终名扬四方的还是一年一度的“捕鱼节”。周伟青讲,由于水温恒定,水质优良,水草丰美,便于鱼类生长,因此,从老祖宗开基时周氏族人便开始形成习俗——每年春季在塘中放养各类鱼苗,鱼以水草为食,自然生长,待到来年大年初三日,鱼儿肥美鲜嫩,四面八方的周氏族人便会齐聚汶水塘集体捕鱼。
300 多年树龄的槟榔树,不知见过多少次周氏族人正月初三的捕鱼狂欢节,岁岁如此,年年未断。这天早上,村里敲锣打鼓,鞭炮声此起彼伏,村民们闻风而动,拿着鱼网、鱼篓、竹筐、水桶等捕鱼工具,纷涌而来汶水塘,汶水塘随即陷入欢乐的海洋,塘的四周彩旗飘扬,欢声四起。有时,捕鱼节开始前,有民间艺术团助兴表演,村民们一边欣赏文娱节目,一边等待汶水塘放水结束,人们焦灼而热切地等待着捕鱼节的开始。待塘的放水工作结束,醒狮绕塘一周后点燃鞭炮,主持人一声令下,持有捕鱼证的中联村周氏族人,一家大小或夫妻结伴或兄弟组队或父子父女上阵,齐齐涌入汶水塘。这是一场不是比赛的比赛!因为捕到的鱼都归各家所有,因此捕得的鱼越多越大,则象征来年越旺越富有。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汪清泉养育周氏族人的生命,文化养育周氏族人的精神,汶水塘的周氏族人团结和睦,同舟共济,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他们依泉聚居,并衍生出了与水有关的极具个性特色的村落文化:每年正月初三的捕鱼节、六月初六的族神显烈公巡游节。中联村,一个村里能有两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罕见也!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客家油果是怎样“炼”成的
下一篇:从心而活 无悔而过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