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无风雨亦无晴
“很久以前,一对夫妻在山谷里种地,突然,一只老虎从山坡上蹿出,直扑老公,把他叼走吃了,老婆却毫发无损。为什么?因为老婆戴了笠蔴(斗笠),老公没戴。老虎看不清老婆的脸,觉得笠蔴比自己的血盆大口还要大,吃不下呀!”当张世基说起这个有点恐怖的故事,先是一脸严肃,然后开怀大笑。在他看来,一顶普通笠蔴具有护身符般的作用并不是假的。
张世基是连平县隆街镇镇南村笠蔴屋人。笠蔴屋是一个有300 多年历史的自然村,有近50 户人家。因历史上家家户户编笠蔴(连平人称斗笠为笠蔴)而得名。
张世基今年70 岁,12 岁时他还在上小学,就开始跟父亲学习编织笠蔴了。虽然年纪小,但身体好,力气大,家里编好的笠蔴由他担到隆街镇和附近的新丰县码头镇上出售,每顶笠蔴卖2 角5 分钱,圩日最多能卖20 多顶。那时的大米每斤1 角5 分,编织笠蔴,多少可以补贴家用。
在他上初二后,由于生活困难,辍学了,和村里一些人被韶关市翁源县某机构请去做笠蔴师傅。当时翁源县有个风俗,人死后要用一顶笠蔴陪葬,因此笠蔴销量比其他地方要大。是否人死后仍会经风雨,遇险恶,因此仍需一顶笠蔴呢?其实这个风俗不过反映了笠蔴在客家人心中的重要位置。
张世基他们在翁源干活非常辛苦,上山砍竹,要走很远的路,上坡5 公里下坡4 公里,他的双肩因为挑竹经常磨出血泡,但客家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着他们走过了一山又一山。
张世基说,要编一顶好笠蔴,首先要选好材料。做笠蔴的材料主要是竹和箬叶。竹一般选单竹、绿竹、泥竹,这几种竹子韧性好,耐用。竹子要直,如果用泥竹,还必须有竹节。箬叶则以油箬、牛舌箬为佳,不易渗水,光滑、耐用。张世基说现在市场上卖的笠蔴加了塑料膜,虽然防水,但不易散热,夏天戴着会觉得闷,不舒服。
张世基说,编织笠蔴的程序虽然复杂,但作用大得很。不但可以吓退老虎,还可以辟邪,不论在深山还是在平原,戴着笠蔴,不怕神不怕鬼。天热劳作,笠蔴可当扇子扇风,田里浸水太多,笠蔴可当水勺泼水。
说起笠蔴的种种好处和近乎神奇的作用,张世基非常自豪,笑声不断。“绍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弟,两途正业惟读惟耕”,这是笠蔴屋大门的对联。张世基说,客家人耕读传家,离不开笠蔴。如果有一天耕田种地真的不再需要笠蔴,客家人勤俭持家的精神也不能丢,它比笠蔴更管用,有了这种精神,不管风云怎么变幻,都能安身立命。
作者:周建华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