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记忆中的箩格

客家风俗的传承和变异,是丰富多彩、 包罗万象的。比如我记忆中的箩格,就很好 地见证了客家风俗的变化。

记得童年时候,每逢重大节日,走在村 道上,经常可以看见婆婆婶婶们都是挎着箩 格去探亲访友的。可以说,那时候的箩格是 媳妇们回娘家和探亲访友的重要工具。一 个小小的箩格,不管装的礼物多少或贵贱, 那装的都是浓浓的亲情。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跟着我母亲去外婆 家,所以,箩格里面都会装些什么,我是非常 熟悉的。每年的礼物都差不多,只见我母亲 首先拿出几十个油果放在箩格底层;接着放 一层纸,又在上面放一大块腌猪肉,这块肉是 压箩格的,礼物当中数它最重要了;然后又放 一层纸,再放上用蕉叶包好的几块甜粄。有 时还有花生、鸡蛋、糖果、饼干等。看得出来, 就算给我外婆的礼物如此简单,我母亲却已 经心里乐滋滋的,很满意的样子了。

听我母亲说,这礼物大概可以分成三大 类:一是年粄(包括油果),代表年味;二是猪 肉,俗称“箩格块”,这是主要的礼物,凡是探 亲,必不可少,而且猪肉越大块表示越敬重; 三是糕饼之类,“糕”的谐音“高”,就表示高 高兴兴的意思。

除了过年,每逢重大节日,箩格里除了 猪肉,还会装上一些相应节日的礼物。比 如:清明节,装艾粄;端午节,装粽子;中秋 节,装月饼。这些时节礼物,把每个节日的 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种像箩筐那么大的,我们叫做 “大箩格”,以“担”为单位。大箩格是特殊场 合才派上用场的,比如:婚姻嫁娶、住新房、老 人做大寿等,设宴摆酒的时候,跟这场宴席关 系紧密的主要亲戚才担大箩格去贺礼的,而 且同行的一门亲戚大箩格担的数量越多表示 排场越隆重。大箩格的礼物也比小箩格丰 富。而且,每次用大箩格,都要在侧边和盖子 上贴上红纸,表示喜庆,红红火火。

曾听母亲说过,回箩格(回礼)也有讲究 的,如果长辈回晚辈的箩格,则把猪肉收起 来,回些花生、糖果就行,表示接受尊敬;如 果是同辈或晚辈,则不能收下箩格里的猪 肉,交换一下糕饼之类就行,表示友好往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箩格渐渐地失 宠了,取而代之的是编织的塑料袋或布袋, 甚至还有少数的皮革袋子。那时母亲也算 是跟得上潮流的人物了,肩上也有个色彩 鲜艳的皮革袋。用上皮革袋后,去外婆家 的礼物也有所变化,袋子里面装的礼物不 再是单调的三大类,还有外婆的衣服、鞋 子、围巾、帽子等,猪肉也渐渐地由鸡、鸭、 鹅等代替了。

近年来,探亲的礼物不但不是箩格里的 三大类,也不是皮革袋里的衣物及鸡、鸭、鹅 那么简单了,现在是五花八门,各领风骚,让 人难以猜测了。探亲工具也不再用箩格或 皮革袋,一个小礼品包加上几个红包,简单 又时尚,甚至远隔千里,苦于工作、事业,脱 不开身来亲自参加亲朋好友宴席的,发个微 信红包也就足以表示敬意了。

曾经无比风光的箩格只是记录了客家 媳妇们一个时期的生活图景,也很好地见证 了新时代的飞速发展和腾飞。

作者:凌晓芳



相关热词搜索:记忆


上一篇:为了那份珍藏
下一篇:田埂上抽烟的女人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