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结
■朱伟影
文言老家远在贵州的一个山区县。当 年,他因英语和数学成绩不好,最后只考上 了一间野鸡大学,大专毕业后来到广东,先 后在港资企业做过仓管、在街道办做过临聘 人员,还做过一间国产汽车企业的办公室文 秘。不过,那几份工作他干的时间都不长, 用他的话来说,干的是牛干的活,薪水却是 农民工的薪水。几经周折之后,他连续4 年 参加公务员考试,在34 岁那年成了粤北P 县 机关单位的公务员。
自此,文言成了我的同事。文言经常跟 同事们说他家乡的事儿。他说,他的老家虽 然地处偏僻,但矿产资源丰富,我们P县的 财政收入远远比不上他那儿。另外,他家乡 风景优美,到他家乡所在的地方旅游的人不 分四季,每年游客近百万人次,他村里的人卖 土特产就能维持家庭生活。还有,他老家那 里学风浓厚,尊师重教,出来的人才多,在他 的同学中间就有电视台的当红主持、大型国 企的副老总、省直机关的领导,还有知名作 家。说这些时,文言口若悬河,还从手机里翻 出图片来让我们瞧,脸上露出得意之色。
“你们那还有一大优势没说到。”同事小 张道。
“还有啥优势?”
“你数数手指头想想呀。”
“想不起来。”
“想不起来了?那我告诉你,你们老家 盛产美女,是不是?你看,我们县城满大街 的沐足店、洗头店,都是你们老家来的小妹 在干活。”
我们哈哈大笑,而文言却面红耳赤。
文言的老家我去过一次。那年我们办 公室的小张买了新车,恰好文言说很久没回 家了,想趁国庆长假回去看看老爸老妈,于 是,文言问我们想不想去贵州旅游,如果想 去,我们办公室几位同事开车去他老家那 儿,包吃住。于是,我们尽了一次顺水人情, 长途奔驰,去了一趟文言老家。
文言的家非常偏僻,从县城去还要走一 个多小时。公路狭窄,沙土路面高低不平, 因为刚下过一场大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非 常泥泞,积满浊水的大坑不知是深是浅。我 们小心翼翼地开车,仍时不时发生汽车底盘 卡底,那“嘎、嘎”的声音,听得我们心寒。而 在我们广东,镇、村早已通了水泥路,根本不 存在这种行路难情况。
“你们这儿还没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交 通条件确实太差了。”小张嘟哝了一句。
文言不吭声。
“是经济落后地区就大胆承认啊,你文 言兄硬是不承认,反而把你的老家说成是人 间仙境。”小张道。
其实,也怪不得小张说他。文言的老家 真的还是挺落后,挺穷的。
文言所说的风景区,并不在其家乡的县 域内,而是在邻县,只是他家与邻县风景区 交界而已。文言的那个村,还有许多人住着 低矮的泥砖房,而我们P县,百分之九十八 的农户都是钢筋水泥房。走在文言村里的 小路上,觉得冷冷清清的,所能见到的不是 老太婆老大爷就是学龄前儿童。
“原本想来看看你们这里有原产地标志 的美女,竟然看不到一个16 岁以上的小姑 娘,她们都到我们广东挣钱去了吧?“小张打 趣道。
“广东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有我们贵州人 的功劳。“文言说。
“其实,好多地方,你们比不过我们这 里。比如教育方面,同样是一间3000 多学生 的中学,我老家的县一中每年高考上重点大 学的人数有200 多人,而你们县一中上重本 的只有100 多人;财政收入方面,我们这里 与你们县人口相近,但你们一年的财政收 入才五六个亿,我们县每年财政收入接近8 个亿;另外是工资收入方面,我的一个同学 在县直单位任副局长,他告诉我说,他的月 工资今年已提升到5000 多元,但我们才拿 到4000 多,还说是发达地区,这三方面却落 后于我们老家。“
在一次闲谈中,文言一口气说道。
“你们那里样样都好,工资又高,怎么你 不回老家工作?兄弟,你已经在我们这里工 作了十几年了哇!怎么没听你说过我们当 地的一句好话?吃了我们十几年的粮,喝 了十几年的水,难道对我们这里一点感情 都没有?”
小张听了很不耐烦,立即顶了文言 一句。
文言经常在朋友面前说他老家如何如 何好,说我们这里工资待遇差,有时还流露 出另谋高就的想法,不过,却一直没走成。
我心里想,你文言家乡一切都比我们 广东好,当初为何却选择来广东就业?又 说很多同学当了局长、主任之类的,调回老 家工作也不成问题呀,为何又不见付诸行 动,老是说老家好,嫌现在工作的地方穷,这 不是端着爷的饭碗损爷么?
第二天一上班,小张见了我就说:“文言 那鸟人,纯粹是褒黔贬粤,褒黔贬粤呐。“
“哦,啥意思?”我道。
“没有调查研究这没有发言权,昨天听 了文言胡吹,我不相信,回到家里上网一 查,才知道文言说的全是假话,他的母校 去年上重点线的考生不过100 多人,还没 我们县一中多,财政收入也没有8 个亿,工 资收入方面,科员乃至正科级月工资还不 到4000……”
我一听,笑着对小张说,你也别大惊小 怪,我早就明白文言的心思了,俗话说,子不 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呗!
小张呵呵一笑:“家乡情结,家乡情结。
上一篇:多情的万绿湖
下一篇:纪念香港回归二十年(外一首)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