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黄军和他的乡土音乐情结
五千年的风和雨,滋润着神州大地,五千年文化历史,历经沧桑永不熄,滔滔的黄河之水,养育着华夏儿女,滚滚的长江两岸,山川是如此秀丽……前日,在市区红星路一简陋的“斗室”里,记者读着槎城草根音乐人黄军为即将到来的国庆节所作的音乐小样,一股自豪之情自心底油然而生。在槎城,说起音乐词曲原创人黄军,市民或许并不陌生,五年前一首《农民工辛酸谣》为业界所熟悉。就在前几月,他还创作了《河源创文之歌》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鼓与呼。
黄军(左一)跟歌手刘凯歌。
越“草根”越快乐
“文明绿都春常在,有你加入更精彩,我是创文参与者,微笑传递铸和谐……”坐在记者面前的他,说起这首自掏腰包、花了近3 个月时间创作完成的歌,仍然是一脸的兴奋之情。其间,朴实无华的歌词、简单优美的旋律,字里行间无一不流露着对河源的浓浓爱意,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共鸣。
今年45 岁的他自小酷爱音乐,从事音乐创作已有十余年。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黄军凭借对音乐的热爱和不断地学习,创作出来的作品却常常得到省内外资深词曲专家老师的赞许,其代表作品有《错误的情缘》《农民工辛酸谣》等。虽然小有所成,但他仍然称自己是“草根音乐人”。他说,河源山好水好也不缺音乐,作为来河源打拼的“草根音乐人”,也想在河源业界拥有一席之地。
“窗外下着雨思念在继续,带着疲惫努力去回忆,只要一想起远方的亲人,内心就有万千的思绪,远方的父母可爱的子女,为了你们有个美好憧憬,苦点累点我也无所谓……”唱着五年前创作的这首《农民工辛酸谣》,他心里仍然有所触动。这首《农民工辛酸谣》曾经在业内风靡一时,至今还有人传唱,如今已成为一首公益歌曲,在原创音乐基地上点击量已达到13.5 万人次。这些年,作为一名寓居他乡打拼的音乐“草根”人,他一直没有放弃,也没有停下追逐自己“音乐梦”的脚步。前不久,他又推出了《乡恋如风》《别忘了回家的路》等为农民工创作的歌。
让花朝戏“老调新弹”
黄军来自有着“天下第一县”之称的河南息县,其因地处古息国国都所在地而得名,河南息县地处中原腹地,“八音”、河南豫剧在当地非常流行,尤其是八音,在当地更是一绝。他自小喜欢跟吹拉弹唱的“八音”者混迹在一起,行走于乡间红白喜事之间,只为跟乡间老艺人学艺,故他的音乐中流露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北方曾有谚语说,男儿脚下即故乡。然家乡情结仍然影响了他大半生经历,即便远涉南国槎城也是念念不忘。这不,为了纪念自己的故乡,他创作了《息县古国第一县》,如今音乐小样已出来。作为我市两大“国宝”之一,紫金花朝戏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他有一种大胆的想象,想尝试把音乐界“乡土音乐”——华阴老腔,融入“国宝”紫金花朝戏中,让花朝戏“老调新弹”。最近,他正在积极为此事而奔走。
“音乐是最无界限、最潜移默化的一种形式,它的影响力远远胜于直接说教等其他形式。”不仅如此,他还计划创作一首反映紫金花朝戏文化的流行音乐,像反映京剧文化的流行音乐《门前大碗茶》一样,让花朝戏为更多人熟识。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