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诗情画意”扮靓客家古邑 挥毫泼墨描绘万绿河源

古有“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是说到姑苏时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不必羡慕,如今河源有“桂鼓梧旗钟毓秀,东湖美景应天成”的依山傍水,这两句诗句描述的是河源桂山、梧桐山及万绿湖的美景,而这首诗是出自河源91 岁的退休老干部苏晋生之手。

在本月初由市创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老干局、市城管局主办,市图书馆、市老年书画家协会承办的“聚力创园,添彩河源”河源市老年书画作品展中,不少退休老干部用他们的热情和艺术造诣,通过书画作品的形式,为我市创园工作增光添彩。

热情高涨筹画展
 


书画展吸引了不少人去参观。

10 日下午,在市图书馆二楼展厅里,市创园办、市城管局及市老年书画家协会相关人员围着参展的书画,对创作的内容、书法艺术进行赏析与点评。记者在现场见到,悬挂在展厅的书法作品,在创作者的笔墨下通过篆、隶、楷、行、草字体呈现出来,内容多是颂扬我市创园工作、书写河源当下一片“诗情画意”的万绿美景。

据了解,此次书画展围绕“河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主题展开,参与人数及投稿数量皆为历届书画展之最,活动共征集书画作品279 件,择优遴选了156 件作品参加展出,其中书法作品129 件,美术作品27 件。在所有的作品中,参展作者均已退休,年纪最小的也有50 多岁,最大的有 93 岁,从组织、筹划到参展,对于这群退休老干部而言实属不易。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会长吴全然介绍,接到活动通知后,协会几位负责人共同商量参展事宜,先后发了通知、召集成员开会,并主动收集与我市创园工作有关的资料、素材,印发了200 多份给退休老干部们,为他们提供创作的灵感。

历经退休老干部3 个月左右的精心准备后,一幅幅笔墨横姿、气势磅礴的书画作品展现在众人眼前,在现场欣赏,就如同走进了一幅长卷一般,打开了河源创园的工作文本,见证创园给河源带来的成果。“我们老年人要老有所乐,也要为社会作一份贡献,所以创园精神是共建共享的,希望大家来关注创园,支持创园,作为老年人也有义不推辞的责任。”吴全然表示。此外,主办方还邀请市诗词协会顾问吴全然、叶细初、吴木创作数十幅对联和数十首诗词,作为书法作品创作的内容提供给书法作者。

九旬老干赞创园

以诗情展现创园工作和城市管理带来的崭新变化,将画意融入河源蜕变后的绿意盎然。在众多作品中,有3幅作品引起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注意。


连平县93 岁退休老干部吴仲明的作品

东源县91 岁退休老干部苏晋生的作品。

源城区90 岁的陈惠礼书写“万绿河源添锦绣客家古邑展新姿”。

源城区90 岁的陈惠礼,以正楷书写“万绿河源添锦绣客家古邑展新姿”,描绘客家古邑展现的一番新意、新姿态;东源县91 岁苏晋生书写的“河源踦踞三江水创建桥连新老城桂鼓梧旗钟毓秀东湖美景应天成”,讲述的是如今的大美河源,经过桥梁设施连接新老城区,山与水相互依傍着河源的画面;连平县 93 岁的吴仲明以行云流水、丰厚雍容的行书,创作了“园林城市国推创花园锦簇柳青青绿色家邦风景好改善民生责不轻” 的诗句,从国家推崇的创园工作,到如今城市绿化风景与家风相辅相成,讲述了创园这项工作任务的艰巨。

陈惠礼是源城区教育局的一名退休人员,没有人能够相信,90 岁的他每天早晨还能坚持散步到退休单位保安室领取报纸,读书时代就爱上书法的他,在几十年日复一日的学习与苦练中,练得一手好书法。这次参加创园主题书画展,也是陈惠礼老人第一次参加这类主题参展活动,书写作品前,他与自己的儿子商量了一番,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对于老一辈河源人的他而言,见证了槎城的巨大发展,他认为创园给河源人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街边绿化环境增添了不少,可散步的公园也多了。

几个月来,老干部们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除了纷纷挥毫泼墨,创作出一幅幅山水城市之画和恢宏书法作品,反映了我市创园工作取得的各项成果外,他们还参加了“我为创园添光彩”快闪活动,接下来还将联合相关单位开展重阳节晚会,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创园工作。

“诗情画意”管城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城市管理需要文化,也需要“诗情画意”,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创造着城管文化、城市文化,以“诗情画意”的文化方式对城市进行管理,展现不一样的人文成果。

对于退休老干部积极参与书画展等创园主题活动,市城管局局长张金城表示,退休老干部的实际行动,对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给予了一种正能量的鼓励,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的是河源人民的子孙后代,要把这个城市建设得更美好,尤其是要管得更干净、更整洁、更有序。

“没想到这么多老干部支持创园工作,没想到老干部的书画艺术真的很好,更没想到城管人也对书画感兴趣。”张金城表示,创园工作与城市管理,都需要诸如退休老干部一样的“诗情画意”与实际行动,在创文、创园的过程中,城管人要培养、学习“诗情画意”的城市管理理念,全力以赴,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 吴奕镇/文 陈仕平/图



相关热词搜索:客家 古邑


上一篇:喜看青山多秀色 茶旅融合书绿章
下一篇:钢铁动脉上的“守护者”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