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始终注重创建为民、创建惠民 让文明春风吹遍城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 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诚信建 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 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这 在我市城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基层文化站站 长、村民、民间演艺团体演员及“草 根”音乐人。他们认为,深化群众 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顺势而为、 与时俱进,要始终注重创建为民、 创建惠民,在开展文明城市、文明 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 动中,认真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 发展思想,做到创建依靠群众,创 建为了群众,创建成果由群众共 享,有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升 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文 明春风吹遍城乡。

▼黄立:

把祠堂办成“欢聚堂”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我印 象最深的就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 明创建活动,要移风移俗,新事新 办。”日前,连平县油溪镇溪南村 村民黄立如是说。他说,现在家 里有喜事都去村里的“大夫第”举 办,祠堂已成了“欢聚堂”,不搞豪 华排场,喜事越办越喜庆,喜宴却 越办越简单,陈规陋习和沉重的 人情债都没有滋生的土壤了,在 广大群众中树立起勤俭节约意 识,培育了文明乡风。

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在“大夫 第”里办喜事,逐步成为溪南村的 一种时尚。黄立说,深化群众性精 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开动脑子,引 导村民喜事新办、简办,让村民能 从日常生活细节中感知意义、体验 崇高、增进认同。

▼林卓腾:

让有条件的村先“闹”起来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了近 二十年的紫金蓝塘文化站站长, 林卓腾对在乡镇开展群众性精 神文明创建活动深有体会。总 结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他说, 要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 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体 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 当作第一标准,要真正把“群众利 益无小事”化为实际服务行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林卓腾 说,要利用国庆、春节等节庆活动 多组织一些群众性文娱活动,丰富 乡村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彻底告 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告别牌桌、 酒桌、神桌,尤其要抓好人民群众 喜闻乐见的村镇文化、民俗文化、 生态文化、旅游文化、人文文化、家 庭文化,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帮 助和支持一部分镇、村先发展起 来,先富裕起来,先文明起来,先 “闹腾”起来,来带动其他的村来开 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

▼黄军:

文明“春风”当吹遍城乡

作为“草根”音乐人,黄军目 前在我市词曲创作界也算小有名 气。自2009 年成为新客家人后, 黄军先后为河源创作了《蓝图》 《梦醉河源》等音乐作品。尤其是 去年我市创文攻坚时,他还创作 了《河源创文之歌》为河源全力创 文鼓劲加油,希望通过歌曲的传 唱,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创文中 来,让音乐陪伴河源创文永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 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黄军 认为,音乐是最无界限的、最潜移默 化的一种形式,它的影响力远远胜 于直接说教等其他形式。作为一名 河源“草根”音乐人,他有责任创作 更多更好的音乐,让文明之风“唱 遍”大街小巷。最近,他还多次带领 演艺团队到紫金县城及部分乡镇表 演,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曾巧珍:

要与时俱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

谈到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目 前在和平一演艺团体工作的曾巧珍 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诚 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要强化 社会责任意识,有责任才有干劲儿, 才能为城乡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曾巧珍对此印象很深,她以前 是和平县采茶剧团一名演员,文 化体制改革后,她积极适应新的 变化,如今改行唱歌。她说,深化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与 时俱进,成为广大群众自觉参与 的过程,成为培育城市新人的过 程,成为体现民心、反映民愿、集 中民智、满足民需的过程。这就 要求我们在创建过程中,要把各 方面、各领域、各层面社会力量调 动起来、组织起来,开发一切社会 资源,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不断 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

记者手记

善心无迹好前行

“莫问春曦几更还,腊月犹是 不觉寒。”只因善心无迹,留一盏 灯亦可温暖他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 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近 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 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要求也不 断提高,政治经济和社会精神文 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并呈现多样 化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市 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 习惯带来影响。无数实践证明, 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思想才 能够很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采 访中,不少市民认为,要利用“身 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 身边事教身边人”,引导市民学习 “身边好人”,通过心灵与心灵的 互动,往往能起到“润物细无声” 与潜移默化的效果。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 动,也应城乡一体化,乡村更需要文 明春风的滋润,乡村也绝不能成为 “被遗忘的角落”!党的十九大代表 吴远芳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 动,在三角镇白石村多年坚持最美 家庭评选活动,凝聚了民风、乡风, 团结和教育了村民,提升全村文明 素养,白石村由此也成为十里八乡 村民人人羡慕的“先进村”。全市应 该学先进、赶先进,让这些好经验、 好做法推而广之,让更多的村民从 中受益,享受文明创建的“红利”!

有道是,文明重如山,文明贵 似金。善心无迹好前行,今天,我 们以文明的名义,我们期待,每一 个槎城人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展 现槎城人和这座城市的文明风采, 让文明春风吹遍城乡每一个角落!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惠民 为民 城乡


上一篇:全市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平县)现场推进会采访侧记
下一篇: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马兴瑞作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