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
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过去一年,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 于进取、攻坚克难,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市图 书馆新馆、市博物馆、市档案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市美术馆、市文化馆完 成改造提升,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提档升级;县“三馆”、乡镇“文化站”、 村级“文化室”等一批基层文化场馆加快建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 一步健全,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得到进一步满足,让群众共享文 化发展成果。
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1日下午,在连平县忠信镇文化站 的门口,10 多名附近的居民在此等候 着。文化站的门一打开,他们争相涌 入,看书、下棋、聊天……淡淡的书香 顿时弥漫开来。文化站工作人员告诉 记者,文化站自从建成后,很受居民青 睐,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和精神生 活。如今,已有许多居民从“赌鬼”“游 客”变成了“书迷”,文化站代替麻将 桌,成了他们重要的休闲文化场所。
这些居民的改变,是我市公共文 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的一种 体现。去年,我市大力推进公共文化 设施建设,特别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 建设,全年完成了25 间乡镇(街道)三 级文化站的等级提升建设,打造了10 间特色文化室,建设了320个行政村 (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包含建 设示范点81个)。同时,我市还落实 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政府购 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继续实施“三 馆一站”免费开放,落实广播电视户 户通服务,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15000 余场,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 乡等活动。
据悉,今年底前,我市要基本实现 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推 动各级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实施文化 场馆(站)等级提升工程,推进文化馆、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建设,推动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让群 众更加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
基层文化人才匮乏
各种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串联了城乡文 化的发展,成为了每一个城乡群众融入文化 生活的乐园。然而,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发展 还不平衡,存在“重建轻管”现象,难以满足群 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基层文化人才 匮乏,艺术创作人才“断层”,也让这种不平衡 更加明显。
河源首届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吸引了众 多市民和游客参观体验,也让忠信花灯这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名声大振”。看 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灯得到游客们的一致好 评,赖焕清心里除了自豪,还有一丝隐忧。“做 花灯一坐就要一天,又辛苦又赚不到什么钱, 现在的孩子都出去打工了,不愿意做这个。” 今年57岁的赖焕清已经有40多年的花灯制 作经历,随着年岁渐长,在制作花灯时已有些 力不从心,然而他精湛的技艺还没有找到一 个真正合适的传承人。作为忠信花灯协会的 会长,他时常忧心着今后花灯这一艺术瑰宝 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为让忠信 花灯等文化艺术精品更好地传承发展,就要 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 人表示,我市将大力引进文化领域急需的高 端人才,积极开展文化人才培养,实施“青年 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基层文化专干、村级文 体协管员、民间文艺人才、文化志愿者等业务 培训和管理,组织开展文学、美术、书法、音 乐、舞蹈等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立完善文化 激励制度,培养一支有信仰、有信念、有纪律、 有担当、有能力的文化人才队伍。
本报记者 谢素婵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