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和平将坚定跨越发展率先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努力打造智慧生态现代新城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徐精华 9月27日,中共和平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召开。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坚定跨越发展率先振兴的信心和决心,切实扛起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闻鸡起舞、日夜兼程,不舍昼夜、夙夜在公,坚持以“两个和平”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五个和平”全面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和平、现代和平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努力把和平建设成为智慧生态现代新城,为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作出和平新的更大贡献!

聚力“三大抓手”,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会议提出,要紧密对接市委全会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加快中心城区、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加快形成现代要素向中心城区集聚的发展态势,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营造无障碍施工环境,加快构建完善外联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

在“外联”上,全力推进赣深高铁(和平段)建设,积极谋划连梅韶高速,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一小时交通圈、生活圈;在“内通”上,致力于构建“三纵三横”的县城道路骨架网,加快推进大环城公路、旅游公路、东水东江大桥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实施省、县道主干线公路改造和村道窄路基路面拓宽工程,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45分钟道路网”。加快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和平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加快园区“六路两桥”、智慧“双创”物流园、园区北扩、“五网五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园区绿色化、循环化、生态化水平,积极创建绿色循环生态园区示范区。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共建,加快推动钟表制造等特色支柱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把项目做实、把服务做优、把园区做旺、把效益做高。

聚力绿色发展,厚植核心竞争优势

会议提出,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破除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让和平的底色更加鲜明,让和平的绿水青山更具优势。深度挖掘绿色、生态、温泉、文化等特色资源,加快推进温泉小镇、“九连小延安”、粤赣古道、翠山竹海、林寨古村等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模式,推动分散的景区景点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强化旅游市场管理,唱响旅游特色品牌,打造全域旅游和平样本。积极推进现代农业。

深入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坚持以工业化的组织、品质化的生产、商业化的经营发展农业,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进一步发展壮大猕猴桃、百香果、油茶、优质稻等农业产业,着力打造省、市农业品牌,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科学规划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聚力民生改善,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会议提出,要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补齐文化事业短板,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文化优势,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加强和东行政委员会旧址、中共九连工委旧址等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打造一批具有和平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阳明文化、温泉文化的文艺精品,讲好和平故事,树好和平形象。持续改善社会民生,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相关热词搜索:新城 决心 信心


上一篇:以思想为引领用实践作贡献 市委宣讲团持续宣讲《三十讲》
下一篇:我市出台《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管理 暂行办法》 企业注册登记更为便利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