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孽缘

关于谢继心与谢开花被指腹 为婚的起缘,说来话长。要将这个 故事道个明白,得从他们的父辈谢 嘉生和谢明德的认识过程谈起。

■谢雄鹰著

第一章缘起学旅(一)

关于谢继心与谢开花被指腹 为婚的起缘,说来话长。要将这个 故事道个明白,得从他们的父辈谢 嘉生和谢明德的认识过程谈起。

谢嘉生和谢明德虽然同出生 在九连山下一个叫尚平的边陲小 镇,但该地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从 这个村到那个村,看似近在眼前, 但走起路来,却是半天也难于到 达,此村与彼村的人的认识,便是 很为困难的。初时,谢嘉生和谢明 德到底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在尚平 地方圆300 余平方公里、4 万多人 口中,原来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 能够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更不可 能有人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 白。但是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 好兄弟、铁哥们,以致他们成家立 业后他们的儿女被指腹为婚,衍 生出一串很长很长的生命故事, 人们才从现实的烟尘中了解和阅 读着故事的真谛与深邃着故事启 迪后人的某种意义。

谢嘉生和谢明德原本是没有 太多的理由成为好朋友、好兄弟、 铁哥们的。因为他们并非出生在 同一个村,实际距离实在有点远。

谢嘉生家住晓水村,谢明德家 住冬南村。晓水村离冬南村直线 距离也许只有10 公里许,但由于 地势独特,层峦叠嶂,山道弯弯,起 伏延绵,翻上翻下,来往连环,像风 车扭一样倒来倒去,多走的冤枉路 就至少增加了一半,由10 余公里 翻了一番成20 余公里。况且,上 世纪60 年代以前,尚平地还是个 极其边远的山区,村与村之间,莫 说有公路,就是像样的村道也没 有。有的仅仅是一些仅能供两人 擦身穿行而过的盘山泥土羊肠小 道,每逢下雨天,山路泥泞,滑不溜 秋,稍不小心,就有滑倒路边的可 能。有些地段,山坑深幽,荆棘遍 地,行走其间,时常会发生衣裤被 荆棘钩破的情况,若有疏忽,就有 可能摔跤,倘若脚骨不被摔断,起 码手脚也会被划出血来。而冬南 村却不同,它是当时被称作尚平公 社的所在地,虽与发达地区的城镇 景观无法比拟,但毕竟是公社的所 在地,也算是中国基层社会一级的 首府,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公社也 是很神圣的,公社书记下乡,老百 姓见了,那种崇敬的情形,总是难 以言表。因而,冬南村便有了一定 的优越性,地处于公社圩镇的边 缘,不但生活方便,而且农家子弟 上学也方便,因为除了公社的中心 小学没设在他们村外,唯一的一个 完整小学就设在他们村,而且规模 也比较大,除了边远几个村的山民 子弟初级小学在教学点就读外,到 了四年级都直接升入该校就读,周 边几个村的农家子弟一破学就到 该校就读。由于该校规模较大,加 上由于有与周边大村辛镇村共同 设学的情况,故校名授之为“镇南 小学”。而晓水村就没有这样的 优越条件。他们不但没有像样的 学校,甚至连像样的教室也没有, 只能在一间被废置的旧时庙堂里 设一个教学点,请当地一两位稍 有文化知识的人来当民办教师, 负责教授村民子弟学习一些简单 的语文、算术知识。就是这样的 教学点,也只能办到三年级,每个 班级七八个至十余个人不等。因 为一没教室,二不够老师,到了四 年级,就要步行到镇上的中心小 学去就读了。

谢嘉生1951 年3 月出生在一 个父母几乎目不识丁的农民家庭, 地处穷乡僻壤,水尽山重,抬头看 见的是山,低头看见的还是山,一 天二十四小时,看见太阳的机会都 不是很多,对于殷实富足的生活而 言,山民们不敢有太高的期望。他 们不懂得乌托邦主义是一种什么主 义,也不懂得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 底是一种什么主义,但他们有一点 却很明白:“主义”可以不要,但没有 文化却是万万不行的。不管多穷, 都必须让孩子读书,而且必须让孩 子读好书,孩子把书读好了,将来就 一定能改变命运,走出大山去闯大 世界,闯出另外一番天地来。于是, 这些朴实巴交的山民,便打心眼里 渴望和重视文化教育。

话虽这般如此之说,但尚平地 却有一个不太好的传统习惯,就是 虽然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但就是 不太喜欢将孩子过早地送到学校 去进行正规教育。说过早地将孩 子送到学校去进行正规教育,会加 重孩子的思想负担,影响孩子的身 体发育。因此,大多数孩子都是到 了10 岁后才送到学校去进行正规 教育的。据说,解放前有一些山民 的孩子结了婚之后还在读小学,甚 至有个别当了爸爸、妈妈之后还在 读小学。这既是一种缺乏科学的 表现,也是一种传统坏习惯使然。 要在一个短时期内改变这种状况, 是极为困难的。因为客观上尚平 地属粤北山区中最边远的山区,受 先进文化、先进思想辐射和影响较 为困难。所谓的重视教育,大多是 指在家里进行的启蒙教育,是普遍 受到重视的。尤其是家中有些念 过“老书”(受过旧时学堂教育)的 家庭,更会重视这种家庭式的启蒙 教育,不使孩子成为“盲童”。如果 没有这种条件的家庭,那就另当别 论了。谢嘉生出生之时,解放只有 一年多,这种传统思想影响要在短 期内消除,那是非常困难的。因 此,1961 年当谢嘉生长到10 岁 时,他的父母才将他送到学校去读 书,也就是按当时比较时髦的话 说,就是把他送到正规学校去进行 正规教育。破学的那天早晨,也就 是公元1961 年9 月1 日的那天早 晨,晓水村的太阳似乎早就知道谢 嘉生要破学读书似的,破例地起了 一个早,还不到7 点,晓水村的东 山顶上就露出了它金灿灿的笑脸, 直把山村的每一个角落都映照得 红光艳艳,金碧辉煌。谢嘉生的父 母早早把谢嘉生叫起了床,给他穿 上了新衣服,背上了新书包,还特 意煮熟了两个鸡蛋,然后找来一块 红纸,将它浸在盛了少许水的碗 里,待它溶解成红水后,再将红水 涂在鸡蛋壳上,使整个鸡蛋变成鲜 红的颜色,然后再将手指弯曲成锄 头状,用力敲击鸡蛋壳,待蛋壳爆 裂开一条条细缝后,再将鸡蛋壳搏 开,让谢嘉生对着太阳将鸡蛋吃 了。初时,谢嘉生不明白这种作法 是一种什么含义,后来大人告诉 他,这种作法的实际含义是,寓意 他读书聪明,将来光光鲜鲜地走出 大山,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吃完 鸡蛋后,谢嘉生的父母就一左一右 牵着他的手,把他送到了教学点正 式入学,并反复叮嘱老师说:“老 师,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们了,如果 孩子不听话,你们要严格教育他, 如果孩子调皮犯事,你们还可以惩 罚他,打他屁股,甚至打他两教鞭 也无所谓,我们做家长的不会责怪 老师的!”

(未完待续)

 



-------------------------------------------------------------------------
河源新闻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商务合作联系网站管理员(QQ/微信:10117807)
-------------------------------------------------------------------------
相关热词搜索:孽缘


上一篇:阅读滋养灵魂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用行动诠释奉献让她们成为“女神”

用行动诠释奉献让她们成为“女神”
五一假期,市区西环路的庄田大桥 上和往常一样,叮叮当当,轰轰隆隆 ……机械声不断。在一群男工人的中 间,来自四川遂宁市的王玉莲格外显 眼,虽是巾帼,却跟所有男工人一样,穿 着工...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