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龙窝举行田园节
紫金龙窝举行田园节
特色民俗活动精彩纷呈
今日,即农历七月十四,紫金龙窝镇嶂下村将举办首届田园文化节,除为新入选省级非遗项目的蒲米制作技艺举行授牌仪式外,现场还将龙舞、狮舞、木偶戏、纸马舞、春牛舞、花朝戏等非遗项目精彩展演。前日,今年50多岁的省级非遗项目蒲米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黄准多正在积极准备非遗项目展演工作。他告诉记者,人食五谷而生,作为田园文化节上的“重头戏”,蒲米制作技艺将借这一节日会为更多人知晓,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够借此发扬光大。
流传甚广“田园节”
在一些客家地区,曾流传有这样的说法。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农历七月十四这天到了一个村庄。这个村刚好莳完田,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关心农事,就到禾田里去察看禾苗生长情况。他看过的田都插上不同的纸旗,以颜色深浅来区别禾苗的好坏。等到割禾时,凡被插上了纸旗的田,稻穗又长又大,割谷量比历年都多,而没插纸旗的,谷子长得与往年并无多大区别。
舞春牛。
后来,这个村和附近村种田的人也学乾隆皇帝的样子,到了七月十四,每家每户杀鸡宰鸭,做了禾头粄、禾串粄,带上五色纸旗和香烛到“田伯公”坛烧香拜祭,再到自己田里插上纸旗,以求丰收。这种风俗一代代传下来,就成了“田园节”。
嶂下“田园节”或与建县有关
然而与其他客家地区不一样的是,据当地乡贤黄荫庭考证说,嶂下“田园节”或与建县有关。明代嘉靖年间,紫金一带饱受匪患之苦,盗贼杀人掠财,百姓苦不堪言。据紫金《永安县志》记载,1567年,贼攻破嶂下围寨,杀虏人民。时年十六岁的黄五姐和父亲黄登被捉。五姐思量救父,便对贼首说:“我愿意做你的妻妾,释放我父回家抚养幼弟。”贼即释放其父。五姐见父亲已脱险回家,遂拿刀自刎而死。贼首大怒,弃其户于野,十日面色不变,乡民廖子信慕其刚烈而埋葬之。后明朝廷追赠黄五姐为司马烈女。
考取岁贡的黄迁看到家乡嶂下惨状,愤愤不平,在1567年远涉至京城,请讨贼置县。皇帝感其情切,遂准置永安县。黄迁回到家乡,把皇帝准予置县之事告知族人父老。族人无不欢欣雀跃,盛赞黄迁劳苦功高,遂定于回乡后第三日(即农历七月十四日)宰牛宰猪,为全族庆功节,并通知所有亲戚按时参加。黄迁却坚决反对说:“此乃皇恩浩荡,置县安民,岂可居功自傲。”恰见家乡夏收夏种完毕,黄迁便告父老:“农民长年苦累,如今收种完毕,为之庆祝才是。”于是,嶂下村民把庆功节改为“田园节”,遂代代相传。
1569年,明朝廷置永安县,属惠州府。黄荫庭说,至今嶂下人有“七月十四为大节日”之说,其实是纪念黄迁奏准置县。
“非遗”大集会
嶂下村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历史上曾涌现出诗人黄迁、花朝戏“正眼才子花旦”黄桂亮等名人,生于1896年的黄桂亮18岁时拜师叶春林(花朝戏创始人之一)学艺,因天资聪颖,深得师父喜爱,称之为“才子”,花朝戏百唱不衰剧目《卖杂货》就是师徒俩合作之作。除创作剧目外,他还搜集传统山歌数千首,创作现代戏《钢铁夫妻》《积肥》《送郎参军》山歌一千多首,时人呼为“才子花旦”,后又因得花朝祖师爷黄金旺和叶春林真传《镇台除邪保身教法》全套,同班人又称为“正眼才子花旦”,名闻遐迩。
嶂下村目前还是省级非遗项目蒲米制作技艺以及县级非遗项目龙舞、狮舞的传承基地。紫金县文化馆目前正对展演节目进行排练指导,全村上下正紧张有序地开展准备工作。嶂下村党支部书记黄载明表示,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举办首届田园文化节,是嶂下村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乡风文明程度的具体措施,让更多的人知晓嶂下。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上一篇:女孩既要善良又要“不好惹”
下一篇:母亲的愁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