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河源要做这10件民生实事
2019,河源要做这10件民生实事
全市将建公办幼儿园7间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5间
今年全市将建设公办幼儿园7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5间;为225个省级贫困村卫生站配备8类健康监测仪器设备包;改造提升市区背街小巷278条,改造市区水漫点33个;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70%,全市100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记者从22日召开的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投入资金40亿元,其中市本级投入7.5亿元,着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推动民生事业加速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力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公共教育: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加大学前教育建设投入,2019年全市建设公办幼儿园7间(源城区1间、江东新区1间、龙川县2间、连平县2间、紫金县1间)。
·全市建设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5间(源城区2间,江东新区4间、东源县2间、和平县4间、紫金县4间、龙川县6间、连平县3间),加快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激励措施。
·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300元,对符合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政策规定给予补助。
医疗卫生: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建设市级远程医疗中心,实现市直3所公立医院与省33间三甲医院对接,接入省远程医疗平台。
·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省下达的全科医生、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培训任务,2019年预计培训300人。
·为255个省级贫困村卫生站配备8类健康监测仪器设备包,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项目经费从55元每人每年,大幅提高到69元每人每年,增加免费公共卫生项目,提升全市人民健康保障能力。
社会保障: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
·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70元。
·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503元、228元提高到554元、251元。
·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定。
·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1560元和950元提高到1685元和1025元。
·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年1890元、25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980元、2640元。
就业保障:加大力度促进就业创业
·为企业减费降负。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费率,降低幅度不少于0.5个百分点;工伤保险在全面实施浮动费率的基础上,阶段性下调缴费费率,平均费率再下降20%左右。
·为务工者提供技能培训。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不高于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开展培养“河源客家菜师傅”系列工程,实施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对法定劳动年龄内按规定参加职业技能晋升培训、在我市务工的城乡劳动者发放补贴。
·为求职者提供资金支持。为生活困难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求职创业补贴,并将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从每人1500元提高到2000元。
小巷改造:继续实施“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程
·继续实施市区“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程,2019年计划改造提升市区背街小巷278条,改造市区水漫点33个。
交通环境:提升优化城区交通环境
·加大城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推行“智慧公交”(实时公交APP),提高线路规划科学性,增加河源公交车线路,提高民众公交服务水平。
·优化市区交通环境。完善道路路口交通安全设施建设项目;2019年继续实施道路改造工程,完善市区康乐路等九条道路路段安装中间隔离护栏以及市区沿江路、河源大道等四条道路交通标线施划和道路交叉口渠化等;加大力度打通市区断头路、启动内环路建设。
·市区建设公共停车场2个。
·完善整合交通指挥中心(公安、交通、公路)。
文体生活: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实施河源市公共图书馆城乡服务一体化体系建设。在市区建设4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并实现市、区图书馆(含街道文化站)资源共享、通借通还。2020年以后再逐步扩大,覆盖全市各县区。
·河源市数字文化馆建设。依托市文化馆,利用互联网建设集服务、管理、资源于一体的数字化云平台,为基层馆站和公众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公众可通过电脑、手机等获取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
·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市美术馆和全市100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免费开放。
·推进体育设施免费开放。对市区及各县区体育场馆(共22个)免费低收费开放实行补助。
政务服务: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
·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①加快政务云试点建设工作;②推进政务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整合和迁移上云;③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④推进“粤省事”河源版移动民生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服务水平不低于70%,全市100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打造“市民之窗”一站式“综合便民自助服务平台”,并对接广东省内部分城市,实现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异地跨城办理。
环境整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继续推进生态示范村建设,实现255个省定贫困村全覆盖。
·对农民迫切需要、直接受益并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小型农田水利、村容村貌改造、人蓄饮水、环卫设施、植树造林、文化等生态建设项目实行奖补,财政补助资金不少于农民筹资筹劳总额的50%。
·启动市污水处理厂迁建扩容工作,建成高新区(大塘)污水处理厂。
·建设市区建筑垃圾消纳场。
公共安全:提高市场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全面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增加食品抽检批次,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千人3.5批次;在全面开展监督抽检的基础上,对全市不少于40家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展以蔬菜类、水产品类和肉类为主的快速检测,及时公示快检信息,不合格产品处置率100%,全年快检不少于10万批次。
本报记者 彭茂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