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凝心聚力谋开局 实干续写新篇章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凝心聚力谋开局实干续写新篇章

昨日,出席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和政协河源市七届三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满怀激情,认真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争相发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色鲜明、亮点纷呈、重点突出,对去年政府工作成绩总结得实事求是,问题分析深刻透彻;今年工作部署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充分体现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的信心和决心。


市人大代表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市人大代表陈国富:要把创业振兴放在第一位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让我非常振奋,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人大代表,我看到了政府在新的一年里对农村的重视,对乡村振兴的重视。”市人大代表陈国富说,本次会议他最关注的就是乡村振兴问题,他希望政府在加大乡村振兴投入的同时,把创业振兴放在第一位。他说,政府推动创业振兴,让居民回村创业,不仅可以为农村留住人才,还可以带动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业,解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的“三留”问题。此外,陈国富还表示,我市在推动乡村振兴时,也应注意盘活现有农业资源。目前我市拥有稻田面积大约130万亩,大力发展“鱼稻”“虾稻”等种养混合的产业,不仅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

市人大代表杨梅:加快推进供水管网改造

曾获“中国好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河源好人”等荣誉称号的市人大代表杨梅告诉记者,看到今年政府进一步推进市区水源工程二期建设,完善城市供水体系,提高供水保障能力,让她感触颇深。“目前,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城建规模不断扩大,供水问题已经成为了市民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也影响着我自己的日常生活。”杨梅说,虽然政府明确提出要提升我市的供水能力,但她仍会在今年“两会”期间,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传达市情民意,积极建议政府加快推进供水管网的改造与供水能力的提升,切实保障人民的日常生活。此外,杨梅还希望政府在今年进一步关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问题,解决居民住宅老旧小区的老人、小孩以及其他特殊群体的出行问题,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便利。

市人大代表巩坤:让信息多跑路,民众少跑腿

“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体制改革,让我对政府的政务服务优化感到高兴。”市人大代表巩坤说,今年“两会”开始前,他随机走访了很多民众,他们反映在去行政部门办理手续时,比以前更方便了,需要准备的材料也越来越少,这反映出我市在优化政务服务上面的确下了很大功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破除“信息孤岛”,实现互联网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不仅能够让信息多跑路,让民众少跑腿,使每一个河源居民得到切身的实惠,同时,政府服务是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优异的政府服务还能够有效提升全市的营商环境,让更多的企业愿意落户河源,与政府一道共谋共建“两个河源”建设,打造“示范区”“排头兵”。巩坤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在切实落实“数字政府”建设的同时,加快推动市民服务中心等硬件设施建设,打破“信息孤岛”,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

市人大代表张青:打造河源志愿服务品牌

“报告中,‘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打造现代化生态新城’是今年的九大重点工作之一,而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河源志愿服务品牌,是完成这一工作的措施之一。”作为公益达人,市人大代表张青最关注的就是河源志愿服务品牌的打造。意料之中,今年张青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财政补贴非盈利性社会公益组织专职人员薪酬》的建议。据他调查,目前,我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8万人,注册的公益组织超150家。然而2018年度河源第二批诚信“红黑榜”社会组织名单中,有248家社会组织因无法维持而放弃运营,其中就有公益组织26家,而无资金维持引发生存压力是重要原因之一。张青建议,财政适当补贴非盈利性社会公益组织专职人员薪酬1-2名,可缓解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生存压力,为打造河源志愿服务品牌奠定基础。

市政协委员温东岸:统筹多个村推进扶贫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一名常年从事农村电商工作的市政协委员,温东岸更为关注的是农村工作、扶贫工作。温东岸表示,当前在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他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目前扶贫考核太多、太繁杂,一些地方满足于纸上扶贫、数据扶贫,占用了工作队太多的时间,希望能简化考核,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实际的帮扶中。另外,我市一些镇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等帮扶项目时,过于强调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导致扶贫项目过于零散,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他建议要认真总结过去三年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统筹多个村连片开发或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并突出各地特色和优势,形成规模效益,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市政协委员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协委员钟凤娇:青年创业需要“扶一把”

市政协委员钟凤娇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很实、很细,对于实现今年各项目标很有信心。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很多青年想借此良机创业。可当前想创业的多是普通人家子弟,靠自己多年的积蓄创业起家,故面临着一些资金不充分的困境,如果天天为资金发愁,势必影响创业的推进。创业仅仅只是开始,企业健康良性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她建议政府要对此重视起来,为创业者提供高效、规范、透明的服务,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助推青年创业,带动乡村振兴。尤其是当前,要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兴办规模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小农户与大产业、小生产与大市场进行有效对接,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市政协委员杨志:建设乡村振兴讲习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接地气,在补齐民生短板方面的工作特别实在,尤其是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全新的谋划,我听了后非常振奋,也对今年的工作充满了动力和信心。”市政协委员杨志表示,为落实省委书记李希的指示精神,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当前市住建部门正在进行市区三江六岸生态景观城市功能廊道规划设计,将三江六岸生态景观城市功能廊道打造成都市经济载体、生态休闲平台、城市形象窗口。对于他个人来说,杨志表示,今年他将重点关注在市、县、镇、村联合建设乡村振兴讲习所,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还是在于人,将各方面人才统筹起来,补充到我们基层乡村振兴当中去,更好地解决乡村振兴中遇到的人才短板问题。

市政协委员廖志刚:多措并举解决“花钱难”

重点项目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支撑,事关发展后劲,事关大局和长远。可以说,加快发展,重点项目就是主抓手、“牛鼻子”“生命线”。市政协委员廖志刚说,这对一个城市发展来说是如此,对一些村的发展也是如此,尤其是一些贫困村,抓项目、抓产业既是一项常规性工作,也是推动村级发展的根本性工作。他很关注项目建设,据他调查,我市一些地方可以用来发展的资金一年不下千万元,而有一部分却并没有花出去。原因在于申报、立项、招投标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往往由于申报书不合格、立项不符合规定等,有些项目甚至花了一年多时间也没有办下来。他说,以前为了发展,积极跑部门、找上级才争取到发展资金,而现在有了资金,却由于项目立项问题,有钱花不出去,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研究,加强协调,解决好这一难题。

本报记者 刘曦 张涛 彭茂洋 郑婷影/文

陈仕平 杨志奇/图

 



相关热词搜索:市人大代表


上一篇:2019河源要做这10件民生实事
下一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落实“1+1+9”工作部署,全面全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