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在河源|源城区源西街道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为群众幸福感持续“加码”
“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幸福。”近日,70多岁的老人吴叔将一面绣有“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人民得到幸福感安全感”的锦旗送到源城区源西街道社工站,深切表达他对社工们的感激之情。
为老人解决燃眉之急
源西街道一直以来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行动,如同冬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位老人的心。在日常走访工作中,源西街道社工发现居住在辖区大坑南的吴叔家庭非常困难,妻子是精神障碍患者,儿子为智力残疾,且双眼不能视物,属于异地低保户家庭。因年龄较大,一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靠种点青菜和上山挖草药维持生计。
得知吴叔的家庭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从日常的生活照料、安全服务、政策帮扶等方面,给老人贴心的服务,让老人家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不辞辛劳与其户籍地沟通联系,成功帮助吴叔家庭减免用电费用,顺利协助其儿子由低保转为特困,为这个家庭解决了诸多燃眉之急的事情。
吴叔表示,社工们不仅帮助他一家顺利解决了面临的困难,更在心理上给与了他一家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让他燃起对生活的希望。社工们的每一次关怀,都让他家人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让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近年来,源西街道始终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采取政府主导、多方力量参与的方式,致力于为辖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源西街道通过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活动,严格按照“一张网、全覆盖、心连心”的要求,依托“七有”综合网格治理机制,安排工作人员深入每一户家庭,对新申请或变更的低保、特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医疗救助、困难救助等各类人员信息进行细致核实,确保精准服务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让关怀与帮助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源西街道以社区为载体,以家庭为单位,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与技能,开展民生政策宣传,协助落实民生保障政策。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统筹提供情绪疏导、心理抚慰、精神关爱、关系调适、能力建设、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方面的专业服务,确保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能够享受到全面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源西街道还积极引导村(居)民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培育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激活社区公共活动空间。通过这些举措,推动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高社区居民自治水平,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接下来,源西街道将进一步全面加强社会工作系统自身建设,持续厚植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街道内的每一位居民都能切实感受到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所带来的实惠与温暖。
本报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李春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初秋时节,河源绿意不减,义务植树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题林内树木葱茏,展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在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里湖绿美广东生态示范区,无叶美冠兰、翠金鹃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