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成效赋能“百千万工程” 大力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这是生活在河源这座城市大多数居民群众的心声。行走在河源的街头,道路两旁的绿化错落有致,色彩缤纷,为城市增添了不少色彩与活力;每逢节假日,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乐享假日好时光。
绿色是河源最鲜亮的底色,生态是河源最大的优势。去年以来,河源深入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出台《深入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十六条政策措施》,绘制绿美生态建设“一张图”,扎实推进1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绿美河源生态建设不断跑出“加速度”。
美丽的万绿湖。 记者 刘奇峰 摄
据统计,去年河源林分优化、新造林抚育和县镇村绿化任务完成量均居全省前列,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生态公益林面积、自然保护地面积稳居全省前三;万绿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森林城镇2个、森林乡村10个,新增森林步道77.3公里、绿美公路1195公里;开展“河力绿美”县镇村绿化专项行动,在“四旁”“五边”种植苗木194万株,创成美丽宜居村1068个,建成美丽庭院2359个,镇村绿意盎然、面貌一新,一幅“林城相依、林人相融”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展。
如何以“绿”成效赋能“百千万工程”?近年来,河源积极主动聚焦绿美生态建设,在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林业产业规模化经营、林下经济、碳汇交易等“两山”转化路径,大力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其中,“和平猕猴桃”“龙川山茶油”分别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产品,“河源米粉”成为全市首个获得“湾区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含绿量”加快成为发展“含金量”。
今年,我市将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推进林权、林场制度改革,提高林地经营流转率,促进林业产业规模化经营,拓宽“由绿及美、由美及富”通道。统筹抓好油茶、竹子、中药材“三篇文章”,打造1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10万亩可持续经营竹产业基地、3大林业特色产业基地,推动油茶一二三产并举,重点发展中高端产品及副产品,形成产品矩阵,力争林业产值突破60亿元,让河源绿的底盘成色更足、绿的资产更加厚实、绿美家园更有品质更加宜人。
本报记者 谢梦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