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一篇报道引出一处革命历史遗址 横坑村半径邱屋
核心提示
“要不是你们晚报的报道,我还不知道我家祖上曾有这么一段光荣的红色历史,更没想到,老家邱屋也会成为一处革命历史遗址。这还真得感谢你们晚报。”昨日上午,邱坤明专程给记者打来热线电话如是说。
邱坤明口中的邱屋就是东源县曾田镇横坑村半径邱屋,1949年3月初,粤赣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和国民党保安十三团在此进行了第二次谈判。谈判双方商谈了起义时间、步骤,作战要求,起义后部队改编等。还特别提出,起义时间按中共香港分局要求:在解放军渡江南下,入粤前举行。目前,这一具有红色历史的老屋正在积极申报市级革命遗址单位。
“没想到祖上那有段红色历史”
在邱坤明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份2006年10月16日出版的,保存仍然完好的《河源晚报》。记者注意到,当日二A2版专题报道“庆祝共和国57岁华诞国庆特别报道之红色风暴”、标题“‘曾田谈判’促成和平起义”被邱坤明作了重要标记。报道中提到的1949年3月初东二支和国民党保十三团进行的谈判地点在曾田镇横坑半径邱屋,毗连咸水塘村,其中“横坑半径邱屋”下面划了重重横线。
邱坤明说,2006年10月16日,他照例去报亭里买了一份晚报回家看,偶然看到家乡横坑半径邱屋原来是1949年第二次谈判的地点。没想到祖屋还有这么一段红色的历史,他为此感到很兴奋,马上把这份报纸拿给邱屋的后人看。这几年来,这份报纸他一直精心保存着。
邱坤明说,根据现在邱屋族人收集的史料,除了为革命捐钱捐物外,邱屋的邱林桂、邱石乃还参加了当时的游击队。邱林桂还参加了解放广州的战斗。邱屋还走出了一个年仅21岁的烈士邱观桂。邱观桂是1950年2月在一次剿匪战斗中牺牲,当时河源县为此还举行了全县公祭大会,如今河源革命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还刻有邱观桂的英名。
谈判人员曾合影留念
7月29日,记者来到了横坑半径邱屋。半径是一个边远的小山村,与蓝口镇长江头村咸水塘交界。由于山高林密,这里曾是当时东二支队飞马队的主要活动地点。
今年87岁的邱石乃老人是一名老游击队员,也是当时飞马队的主要成员。他说,飞马队是东二支的一个短枪队,有22支驳壳枪。谈判时,双方领导人的安全主要依靠飞马队来保护。邱老印象最深的是,当时谈判后双方还在邱屋前合影留念,在合影时,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林镜秋。当时林镜秋个子中等,瘦瘦的,腰里别着手枪。当时合影的共有16个人,除了林镜秋外,还他还认识有飞马队队长张丁、飞马队指导员刘声、,还有国民党保十三团谈判代表刘勉。
谈判人员在大石岩住等。
邱老说,当时谈判为了保密,也为了表达国民党保十三团谈判的诚意,身为国民党保十三团副团长的刘勉曾秘密在邱屋附近的大岩洞里住了半个月之久。
在老人的带领下,记者一行爬山涉水找到了大岩洞。大岩洞位于横坑河边,离邱屋直线距离仅有800米。这个天然的岩洞有三个出口,里面很宽敞,足有90多个平方,还有天然的石床、石桌,可以办公或者休息。虽然处在横坑河边,但大岩洞地势较高,横坑河涨水也不会淹到洞里。由于紧邻横坑河,大岩洞潮气很重,外面酷暑难当,里面还是凉气十足。
由于害怕暴露,洞内不能生火做饭。在长达半个月时间里,每次都是由邱屋人做好饭后派人送过来。邱老说,当时他给刘勉送过饭,还替他到曾田街、蓝口墟买过丰收牌香烟。
丹桂飘香人何在
今年7月18日,半径邱屋代表专程到珠海拜访了原东二支飞马队指导员刘声。今年96岁高龄的刘声抱病回忆了这段史实。他说,是他最初向东二支领导提出把邱屋作为谈判地点是他向东二支领导提出的。邱屋后面郁郁葱葱的树林易于隐蔽,门前的横坑河水面很宽,足有七八米。进出邱屋就是一条搭在河上的吊桥,这些条件便于当时的安全保卫工作。
刘声回忆说,作为当时活动在曾田一带的飞马队的指导员,第一次谈判时他也带队保卫我方谈判代表。当时我方出动了100多名战士负责保卫。而第二次谈判这一次负责保卫的任务的只有飞马队几十人负责。这是由于经过了第一次谈判,双方感到都有诚意,更重要的原因也是邱屋特殊的地理位置,隐蔽易守卫。
刘声还回忆说,谈判后,林镜秋曾在大岩洞住过一段时间,他还经常陪着在邱屋旁边的桂花树下讨论当时革命发展局势。记者在邱屋旁边看到了这两棵桂花树。桂花树枝繁叶茂,占地面积将近三亩。邱屋后人说,两棵桂花树一般在八月开花,每年开花时,芳香四溢,整个一条山冲就都是香的。最近有个港商想出23万买这两棵桂花树,他们知道了这一段红色史料后,毅然拒绝了。他们说,这两棵桂花树,见证了邱屋一段红色历史,要好好保护,不能卖。
老司令为老区人民赠书
为了充实这段史料,最近,“东纵”、“边纵”河源市区老战士联谊会办公室主任陈速影老人专程到广州拜访了原东二支司令员郑群。郑群回忆说,当时他跟粤赣湘边纵队参谋长严尚民经过讨论后,最终决定这第二次谈判地点设在邱屋。考虑到当时的敌我复杂情况,他没有参加当时的谈判。郑群回忆说,第二次谈判后不久,保十三团就从广州运回了五船军需品,停泊在蓝口下游西面鹤塘岸边,东二支组织就近的横坑、曾田等村的500多民工经邱屋中转,轮番挑运至曾田凹顶,交上莞、船塘民工接力运入河西,资助东二支各部。东二支的装备得到了更新,给养得到改善。
郑群说,虽然他没有到过半径邱屋,但是曾田半径老区人民支持革命的事情,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临走时,郑群还欣然题词“老区人民支持革命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还把自己精心保存的一些革命史料赠给半径邱屋老区人民。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