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谋发展不拘一格聚人才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缺的人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优先发展工作,专门出台了《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建立总额20 亿元的人才发展基金,用于 “十三五”期间我市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和服务平台建设等。这份“含金量”十足的人才新政,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到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记者就此专访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姚楚旋,对人才新政进行专题解读。
“人才新政是历史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记者:有人说这次出台的《若干措施》是河源史上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对于《若干措施》的制定出台过程,请谈谈您的看法。
姚楚旋:人才政策的制定出台,一定要遵循人才的一些规律。第一,人才发挥作用的规律。当你用一个职位引进一个人才时,关键要看到这个人才背后更广阔的领域,人才背后可能还有一个团队和一群人才;要看到人才研究的成果出台之后,会带来一连串的新突破;要看到一种新的理念,会推动一个领域出现历史性变化。第二,人才市场规律。人才的价值、价格在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是没有差别或者说差别不大的;人才回报绝对是远远高于你所给予他的薪酬;投资人才其实就是投资第一生产力。第三,人才本身选择规律。收入待遇是人才日常生活的“三餐饭菜”,干事环境是人才比较选择的重要筹码,事业平台是人才落地生根的成长家园。从三个方面来比较的话,不难看出,最能够吸引人才的地方还是事业平台。第四,人才政策本身规律。人才政策必须既能契合一个地方一个时期的发展阶段,又能适度超前于当前发展阶段;人才政策必须既合乎常规又能突破常规;人才政策要保证既能够吸引人才,又能够留住人才。
因此,首先从人才规律角度来说,我觉得,我市出台的《若干措施》最为成功的地方就是充分考虑和体现了人才的规律。
其次,《若干措施》的气魄和力度也是前所未有,是历史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比如,《若干措施》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河源要筹集20 个亿的人才发展基金用于人才开发。
第三,《若干措施》对解决河源发展现实问题具有深远意义。它破解了河源人才建设滞后问题,推动营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前段时间有一个信息,河源连续三年被专业机构评估为发展后劲全省第一。这次出台的人才新政有助于推动河源把发展潜力、发展后劲转化为现实发展动力,推动河源在粤东西北地区实现率先振兴发展。
第四,《若干措施》既对标深圳等发达地区,又符合河源实际,它的出台得到了上级相关部门和业内专家机构的高度评价,市委主要领导对此也是非常满意。
“系统性、创新性、竞争力强,体现河源特色”
记者:《若干措施》有哪些比较突出的特点和亮点?
姚楚旋:《若干措施》共12 大项,55小项。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系统性强。涵盖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各个环节,同时包含了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农业、环保、高新技术产业等各个领域,特别是涵盖了体制内和体制外。
二是创新性强。在起草《若干措施》过程中,我们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大胆探索,提出了不少新办法、新措施。比如,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年度考核制度,通过发放高层次人才年度考核奖来加强激励;还设立了高新技术企业纳税人才鼓励奖、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创业人才激励计划等。
三是竞争力强。有些人才政策与发达地区进行接轨,比如,杰出人才的引进政策力度相当于深圳;创新创业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引进的奖励补助力度也与省里的 “扬帆计划”相当。
四是重点突出。突出了引进培养在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五是体现河源特色。如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实施乡土专家培养工程,开展乡土“全科医生”培训等。
“不惜成本去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记者:再好的政策,落实是关键。接下来如何贯彻好、落实好《若干措施》?
姚楚旋:一是加紧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若干措施》只是人才开发的总纲,我们要抓紧制定包括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人才开发计划、实施细则、管理办法、操作指南、考核评价机制。为了使人才政策更具操作性,我们将《若干措施》分解成126个政策点,制定了任务分工方案。
二是要突出抓好重点人才工程项目的实施。抓紧启动实施富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工程,加快建设人才公寓和人才驿站,推动优秀企业家和商业精英人才的培养培训。
三是要大力开展专题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对人才政策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解读,提高社会知晓度和关注度。
四是要加强协调沟通和调查研究。特别是组织、人社、科技、财政、教育、卫计、经信等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同时对新形势下人才工作需求和存在一些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
五是在人才开发工作上必须要有实际行动。实际上,市委组织部已经在带头行动,去年已经引进了两个博士后,分别是市人民医院院长和市住建局总规划师。另外一方面,企业是引进人才的主体,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一定要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要不惜成本去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本报记者 刘曦
上一篇:市领导开展慰问活动 倾听贫困户的心声
下一篇:聚焦产城互动 深化两地合作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