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典型镇村调研行|铆足干劲乘势上 擘画发展新蓝图 紫金县蓝塘镇力争打造省级美丽圩镇建设示范标杆

“蓝塘始建于明朝末年,原名兰塘,相传因东市场池塘边有一棵兰树而得名,人将‘兰’字读写成‘蓝’字相沿至今。”近日,在紫金蓝塘美丽圩镇客厅休闲的砂塘村一李姓村民感叹地说,没有想到蓝塘有这么多年历史。

蓝塘镇是全国重点镇、省定中心镇、县域副中心,2020年该镇被评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镇,2023年被纳入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2023年以来,该镇聚焦“1+4+7+9+N”工作重点,全力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力争打造成为省级美丽圩镇建设示范标杆。


蓝塘街景一角。

“美丽客厅”人文荟萃

蓝塘地灵人杰,始建于明朝末年是有证据的。位于蓝塘镇石城村的石城遗址就是例证之一。据《紫金县志》记载,石城始建于明代,原分上、下城。

蓝塘司法所是“全国首个司法所”,当地村民备感自豪。1980年10月,蓝塘人民公社司法办(紫金县司法局蓝塘司法所前身)宣布成立,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乡镇司法行政机构,被称为“全国首个司法所”,也是客家精神“谦、和、礼、让、合、孝”的具体体现,成为“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第一”的其中之一,更是引领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司法行政基层示范所的金字招牌。

蓝塘镇充分利用“蓝塘产业新城”“全国首个司法所”、美食蓝塘等重点蓝塘元素,对原砂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和文化长廊进行升级改造,添加富含蓝塘元素的历史文化内容,从“沿革-历久弥新、现状-披荆斩棘、回眸-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展望-方兴未艾”等5大方面打造“蓝塘印象”客厅,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内外兼修”的美丽圩镇。蓝塘镇砂塘村党总支书记李燕平说,美丽圩镇客厅已是村民最喜爱的好去处,每每去都会受到教育。

盘“旧”筑“新”焕生机

蓝塘镇以“蓝塘产业新城”“全国首个司法所”“生态绿美蓝塘”“美食蓝塘”为主题元素,通过安装太阳能路灯、“蓝塘主题元素”灯光标识牌和植树绿化等方式,美化绿化亮化镇区入口,提升蓝塘日间和夜间形象,打造美丽入口通道。为此,蓝塘镇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行动,广泛发动乡贤、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圩镇和乡村建设,与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企业支持资金30万元,共同打造美丽乡镇入口通道,提升入镇“第一印象”。

同时,蓝塘镇选址蓝塘产业大道,通过规整“三线”、整治沿街外立面(屋檐、墙面、窗户、空调、招牌广告)、铺设人行道、行道树、路灯、景观设施等,提升蓝塘产业大道整体风貌,打造蓝塘示范主街,同时选址蓝塘大道凤凰岗至告坑路段,全长680米,通过对沿线“赤膊房”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和房屋外立面微改造,一体化推进亮化、绿化、人行道铺设、“三线”下地及雨污分流等工程,全面提升沿街建筑外立面风貌。

蓝塘镇坚持资源整合,高效盘活闲置资源,充分利用闲置、废弃、低效场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高效整合利用。如盘活圩镇附近原村集体空闲的16亩水塘和闲置建筑物,打造了绿美生态小公园和美丽圩镇客厅,盘活圩镇原育新中学闲置体育广场,新建蓝塘福城文化广场,还盘活蓝塘中学闲置办公室,建设成蓝塘镇乡镇科技馆。

未来蓝塘时时新

蓝塘镇坚持规划引领,围绕打造城产融合全面发展的县域副中心目标定位,结合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改革,委托省规划院在《蓝塘镇城产融合发展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前期规划基础上,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力量,科学编制典型镇建设规划,形成多规合一的总体建设方案。按照“西园-中城-东农”发展框架,形成“五心两带三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实现城产融合、城乡融合、三产融合。目前,规划文本正在逐步优化,“一库三图一书”中建设项目库已纳入2023-2025典型镇规划项目库。

接下来,蓝塘镇将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以农业产业园、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城乡要素融合重要载体,整合邓缵先故居等代表性旅游资源,结合秋香江两侧生态治理和中小河流整治,打造一江两岸景观带,同时还将培育一批以特色产业、田园观光、农家美食、休闲娱乐、康体养生、爱国主义教育等综合功能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面向珠三角、辐射大湾区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第三批省级林木种苗基地名单公布 河源1 处上榜省级保障性苗圃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