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河源全境最后一战 持续两天两夜 歼灭敌军三百余人
核心提示
三角岭战役是河源城境内一次最为惨烈的战役。该战役持续了两天两夜,在粤赣湘边纵战士的英勇作战中,国民党196师被歼300余人。战役的胜利保护了河源城以北解放区的安全,为后来博罗境内全面歼灭196师和154师奠定了基础。
马不停蹄追敌寇
1949年9月19日夜,刚刚进驻河源城的粤赣湘边纵6团1营接上级命令,将于次日与兄弟部队一起赴埔前三角岭参加三角岭战役。以咬住刚刚逃离河源城的国民党部队196师,防止敌军反扑刚刚解放的河源城及老隆等解放区。
粤赣湘边纵6团1营的战士们在接到命令后显得异常的兴奋。其时,国民部队已经溃不成军,而粤赣湘边纵部队却正呈所向无不披靡之势,一路胜仗。
今年以81岁高龄,时任粤赣湘边纵6团1营1连1排1班班长叶慈林对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当时,为庆祝河源城的解放,上级为每位战士发放了两元南方劵,战士们听说要参加三角岭战役后,纷纷将南方劵交给了司务长,表示要在三角战役胜利后再加菜庆祝。
兵力相当,装备悬殊
国民党196师原驻扎河源城内,在粤赣湘边纵6团1营进入河源城前开始撤离。国民党196一九六师放弃河源城乘夜遁逃之后,沿新灯公路(今205国道的一段)南下,准备于埔前、石坝一带与国民党一五四师、保安第五师等残部汇合,企图逃往广州,渡海到台湾。
我军在掌握敌军的逃亡路线后决定在位于河源埔前圩西南方约一公里三角岭摆开战场,给逃亡的敌军以重创。据叶慈林回忆,当时,我军投入的兵力基本与敌军相当。但部队装备悬殊却相当大。当时,国民党部队196师为美式装备,而我边纵部队在战斗之前给每位战士配备的是50发子弹,4枚手榴弹,2个急救包。然而,这已经是边纵最好的配备了,许多战士在领到配备后兴奋不已,他们已经预感到三角岭战役将是全国解放前最后一次惨烈的战役。
此时,追击并歼灭国民党196师,粉碎其与残部会合逃往台湾的阴迫在眉睫。我东二支及第四支队,按照粤赣湘边纵队的命令,赶往埔前三角岭参加战斗。
双方形成拉锯战互借山体燃激战
三角岭,位于河源埔前圩西南方约一公里,介于河源与博罗两县之间,新灯公路在其旁边通过。三角岭是由棺材岭、中心岭和耥耙岭连成的一组三角形丘陵地带,岭上杂草丛生,树林茂密,扼守着河博交通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
20日上午8点左右,我边纵部队穿过大片的甘蔗林和红瓜地顺利地占居了三角岭的制高点。借森林掩护,进行战前准备。上午9时左右,敌军196师发现我边纵部队动向,开始用大炮对山顶进行猛烈轰炸,企图用利炮摧毁我军主力。叶慈林回忆说,当时敌军的炮弹十分猛烈激烈,如雨点般落入山头,叶慈林当时以一棵几个人才能抱住的大松树做为掩护体,但敌军的一炮轰过来,松树立刻被劈为两半。
炮轰过后,敌军组织了一营的兵力开始向我边纵部队阵地发起冲锋,在敌军冲锋部队冲至山顶200米处,我边纵部队开始发起反击,在手榴弹的配合下,敌军的冲锋营很快被击退。被击退后的敌军很快组织了轻机枪,集中火力向我边纵部队阵地再次发起猛攻,我边纵战士以掷弹筒和手榴弹给以还击。由于敌军火力太猛,我边纵战士不得不暂时放弃高地,退至甘蔗林。
此后,双方为夺取高地不断发起冲锋,战事一时进入拉锯战状态,后我边纵部队通过肉博战再次夺回高地。战斗的第二天,敌人又先后组织了几十次反扑,妄图抢夺我高地,掩护主力南逃。可是制高点始终在我方控制之下,敌人无法得逞。直到战斗的全面胜利。
英雄血洒甘蔗林
三角岭战役是河源境内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虽然毙伤敌300余人,其中敌副团长一人,营长一人被击毙。但我军伤亡惨严重,其中,牺牲战士就有20多人,在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人甚至没能留下自己的名字,他们将自己的身体永远融入了这块血染的土地。
叶慈林在这次战役中,左右腿先后负伤,仍然坚持战斗,直到下体第三处负伤昏迷后,才被埔前的群众送往河源城内当时的仁济医院治疗。
排长李金焕在我方机枪手不幸中弹牺牲后接过机枪,跳出战壕,指挥战士们向敌猛烈扫射,被敌人机枪集中火力射击而献身。卫生员陈霞为了抢救伤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度外,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抢救伤员,在抢救一个伤员时,一发炮弹呼啸飞来,她用自己的身躯扑向伤员,伤员得救了,陈霞却献出了她的青春。
机枪手李达运在作战时用田埂作掩护,在田埂下匍匐,但是,由于其身体比较肥胖,田埂高度难以为其掩护,最后被敌军发现,他的头部与身体被敌人的炮弹炸分裂,牺牲时年仅18岁。还有许多未能留下名字的英雄,他们在全国解放的前夕献出了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永远的记忆
全国解放后,为了纪念三角岭战役,缅怀革命烈士,经上级批准,河源县人民政府在埔前三角岭建立了纪念碑。而作为此次战役的亲历者,叶慈林将埔前这个名字永远地刻在了自己的心中。
叶慈林对记者说,埔前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他将自己的女儿也安排在埔前工作,每年,他都要到埔前去走走,看看埔前的变化,祭奠祭奠看看那些知名和不知名的战友们。
本报记者 廖旭辉
见习记者 张志炳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