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一本分田册改写东江革命史 一把“尖刀”引来敌人围剿

    核心提示:
    “大塘肚乡农会分田册”,国家二级文物,珍藏于龙川县博物馆。只是偶尔有记者来访时,工作人员才从柜子里拿出来展示。这份土地革命时期的重要史物,见证了80年前回龙地区一段血与火的历史,为走在广东乃至全国前列的一次土改分田实践正名。

三县革命中枢引得山河一片红
    龙川县回龙镇,广东省八大革命老区之一。1929年春,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到回龙大塘肚革命根据地考察,以配合毛泽东、朱德率江西红四方面军主力分兵闽粤赣边扩展,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大塘肚乡高山环抱,崇山峻岭连绵不断,又处在龙川、兴宁两县交界处,离两县县城遥远,为国民党当局统治薄弱地带,北面又毗邻中央苏区,极具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良好条件。刘琴西与当地党员集中商讨,决定巩固大塘肚根据地、发展游击战争大计。
    是年3月,在刘琴西的指导下,“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在大塘肚长塘面成立,大塘肚一跃成为五华、兴宁、龙川三县的革命中枢。在红色政权的鼓舞和影响下,根据地内的各乡村苏维埃政权和农会组织不断涌现,刹那间“龙川大地一片红”。
    三县苏维埃的成立,得到了中央苏区的高度肯定。1930年8月,中央苏区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会秘书长古柏,专程来到五兴龙苏区视察和指导工作,并培训苏区干部。

一本分田册改写东江革命史
    五兴龙县苏政府一成立,就在机关驻地大塘肚乡率先进行土改分田试点工作,以便取得经验向全区推广。仅一个月时间,土改工作完成,分得土地的农民随即投入到春耕。大塘肚乡农民协会特立《土改分田花名册》一份,以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
    1985年,广东省党史专家在编写“五兴龙”苏区史料时,对大塘肚土改分田时间和“五兴龙县苏维埃”成立的时间提出置疑。专家们认为,1929年10月,东江特委才以毛泽东、朱德、古大存等名义发布土地政纲,大肚塘的土改比上级指示早了半年。况且,在当时东江地区开展分田运动的苏区极少,一些革命形势好的地方尚未分田,处在信息闭塞边区的大塘肚就进行了土改,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已经发黄且多虫蚀的土改分田册上,却又胜如雄辩地的写着“己巳年夏历三月二日”(即1929年4月11日),在这一线索的指引下,党史工作人员寻访多位革命亲历者,证实了这一分田时间。正是这本珍贵的历史资料,为边区苏维埃的建立和具有历史意义的分田运动予以证明,让大塘肚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留下浓浓的一笔。

一把尖刀引来敌人疯狂“围剿”
    五兴龙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像一把尖刀插入粤赣边区国民党政权的心脏,给敌人以致命打击。从1929年6月至1930年冬,敌人对五兴龙县苏区机关驻地龙川大塘肚进行反复“围剿”,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在一年多时间里,大塘肚根据地曾经历大小战斗24次,其中遭上千敌人进犯的有5次。在根据地革命武装的统一指挥下,苏区人民拿起土枪土炮,刀戟剑矛,男女老少齐上阵,开展反“反剿”斗争,不断打退装备精良的敌人的窜犯。在武装斗争中,大塘肚还曾设有一个兵工厂,有职工40余人,曾三次易地。
      1930年10月,龙川当局调集附近多地团队1800多人,开展“五县大围剿”,兵分三路向根据地进发。红军、游击队边打边退,掩护群众撤进深山老林。敌人进村后疯狂报复,因为下雨,他们甚至从镇上调来鼓风机,吹干柴禾焚烧房屋,烧杀抢掠3日。经过这次围剿后,五兴龙县苏机关被迫迁往兴宁新村等地。
    龙川县党史专家黄义评价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五兴龙苏区开展的武装斗争,有效地牵制了广东军阀北上夹击中央红军的兵力,有力地支援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

秘密保存下来的分田册
    1929年下半年,敌人围剿大塘肚,乡农会干部钟作良之父冒险将用油纸包好的分田册、印章和三角形的乡农会会旗一起,放人“金罂”(装骨骸用的陶器罐)内,埋在其屋后叫坪洞脑的山上。县苏撤离后,大塘肚的革命斗争也暂时陷入低潮。解放的前一年,因家贫买不起“金罂”葬先祖,遂挖出“金罂”来用。是时,乡农会会旗已霉烂,于是将分田册和印章另外匿藏。
    20世纪60年代,龙川县老文史工作者方家叶送青在大塘肚时征得分田册,存于龙川县博物馆。2005年8月,经广东省文物部门鉴定,分田册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评说:五兴龙苏区的创建,是践行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走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具体表现,发展与巩固五兴龙苏区,直接关连着中央苏区的发展,极具重要的战略意义。
   


革命先烈
    古柏,  1906年生于江西寻乌。,先后任中共第4军前委秘书长、第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留下坚持斗争任闽粤赣边红军游击纵队司令。 1935年3月初,古柏辗转到龙川上坪开展游击斗争,因叛徒出卖壮烈牺牲,时年29岁。毛泽东得知后,极为悲痛,亲笔题词悼念:“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
   
骆均光(1901-1929年)  ,又名显标、雄才,回龙镇骆岐村人。曾任五兴县委赤龙铁区委书记,是闽粤赣边五兴龙苏区大塘肚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叶卓(1891-1930)  ,原名卓庆,登云镇东山村人。曾任五兴县临委书记,龙川县临委书记,是五兴龙苏区的领导人之一。
                                          本报记者 张安定



相关热词搜索:建国


上一篇:源城区推进“五民”工程抓好整改落实
下一篇:9月上旬南海有热带气旋活动 我市预计有阵雨或雷阵雨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